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公报

关于印发《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一家人”特色项目深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01 17:49信息来源:鸠江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体:【    】

各镇街、鸠江经济开发区,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各责任单位:

《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一家人”特色项目深化工作方案》已经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鸠江区平安建设领导小组

                                    2023年1月20日

 

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一家人”

特色项目深化工作方案

 

为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不断总结、提炼、推广基层治理经验,进一步促进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提档升级,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鸠江,现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主题为“平安一家人”的市域社会治理特色项目活动,深化三年行动计划。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和群众需求驱动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双联双应”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协同维护基层治安秩序,关爱帮扶困难特殊群体,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健全网格服务,推进基层协商,激发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工作目标

争创平安一家人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指引,结合我区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重从引导群众主动“说”、接诉即办认真“应”、推进基层主动、实现大家一起“干”四个方面开展“平安一家人”市域社会治理特色项目实践活动,构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工作任务

各镇(街)、区直部门要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深化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要结合“做实网格化 筑牢安全网”为民办实事工作,运用“传统+创新”工作手段,坚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确保特色项目落地、落细、落实。

(一)线上线下“晨语夜话”,引导群众主动“说”

1.完善线下沟通渠道。实施“晨语夜话”行动,深化“贴近”服务。依托“晨语夜话”平台,村(社区)两委与网格员每月深入微网格走访不少于两次,主动走访乡贤、党员、热心群众、社团领头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家庭,主动与群众对话,倾听群众“说”,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及生活中所遇到的“小烦恼”。走入人群聚集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以“话党史、话平安、话发展、话治理、话民生”为主题的对话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从细微之处主动发现问题。以白加黑的方式,抓痛点、解难点,治疗群众的“小感冒”,创新村(社区)共商共治共建共享方式。

2.强化线上沟通渠道。依托网格群、网格党支部,畅通村(社区)与群众、企业等主体之间的线上沟通渠道,强化村(社区)网格的“微服务”功能一是合理划分村(社区)网格与微网格,选优配强村(社区)网格员与微网格员,固化“网格(两委、工作者)+微网格员(群防群治骨干)”的共治模式。二是村(社区)按网格组建微信群,张贴网格信息公告牌,建立村(社区)三级微信群:村(社区)群(两委&社工)、网格员群(两委&社工&微网格员&物业公司负责人)、微网格群(网格长&微网格员&网格内住户&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加强队伍培训,原则上镇(街)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网格员(微网格员)培训、交流、调研、业务指导活动,发挥好网格员与微网格员的治安、调解、信息收集、帮教、宣传作用。

3.开设村(社区)为民服务热线。为方便群众特别是线上反映问题较为困难的群众向村(社区)反映意见和建议,密切村(社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各村(社区)要开设为民服务热线,在村(社区)管辖的小区主入口、楼栋单元入口处等位置公布为民服务热线号码。同时,要安排专人做好村(社区)为民服务热线的接听和登记工作。

(二)分类处理做好跟进,接诉即办认真“应”

1.建立群众和企业诉求及时登记处理机制。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网格村(社区)两级诉求登记机制。村(社区)网格员将本网格内群众和企业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反馈的诉求登记后,要及时上报村(社区),村(社区)指定专人负责本村(社区)群众和企业诉求的登记汇总工作,原则上每天汇总一次。村(社区)书记要带领村(社区)两委、网格员针对汇总的诉求进行分类处置,村(社区)层级能够解决的,要及时予以解决。例如,协调类的由微网格员及志愿者上门协调,物业服务类由网格员及时转办监督,民生类由网格员宣传解决。村(社区)层级不能够解决的,要及时上报给镇(街)。

2.建立镇(街)受理处置机制。每个镇(街)确定专人负责受理处置村(社区)上报的诉求。针对村(社区)上报的治理诉求,镇(街)层级先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反映时间先后、轻重缓急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处理,能处理好的要及时处理,镇(街)无权处理的要及时启动“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或与区直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对接。

3.建立群众和企业诉求处理情况及时反馈机制。村(社区)和镇(街)级两级在处理诉求时,能及时办理完毕的,在办结后要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主体,不能及时办结的应及时告知其办理进度。非程序性的、情况较为复杂的、一时难以有效处理的诉求,应主动吸纳多方治理力量通过协商方式化解。

(三)吸纳多方力量参与,推进基层主动“商”

1.健全协商制度。一是建立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村(社区)委员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五方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联席会议。涉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事项,邀请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方机构等参与论证评估。二是建立镇(街)、村(社区)和网格协同运作的三级协商平台和协商机制。健全党建引领、项目化运作、组织化推动、群众参与及利益引导五大协商工作机制。

2.培育协商主体。做实做强村(社区)工作协商委员会,激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两代表一委员”、“四员一律”、村(社区)自治组织等主体参与村(社区)协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村(社区)协商体系。

3.夯实协商基础。建立党群议事点、议事厅、党员会客厅、议事之家、楼门议事点等平台,利用“茶馆会议”、村(社区)开放空间讨论会、民主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村(社区)协商活动,不断完善村(社区)协商机制,夯实村(社区)协商基础。

4.提高协商效能。区委组织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村(社区)书记培训,镇(街)开展村(社区)工作者培训,每年积极发动组织镇(街)、村(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落实职称补贴,造就一支既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又具备为人民服务能力的基层队伍。鼓励基层创建勤学善思的工作氛围和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如开展周五课堂、师徒结对等,使新加入基层队伍的人员,快速成长起来。依托村(社区)微治理学院、微公益创投机制等,通过集中培训、午间课堂、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驻点指导、结对帮扶等方式,精准提升村(社区)工作者与群众开展协商议事的能力与水平。

(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实现大家一起“干”

依据议事协商结果,在分级分类的基础上,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及时采取行动,将地区发展力量汇聚在基层,将安全隐患与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建立完备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围绕激发群众、社会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志愿者等多元治理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一是村(社区)要用足用活“积分制”,从基层社会治理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基层最具体的工作抓起,吸引与鼓励辖区广大群众及相关利益方的代表能够充分参与、监督实施进程。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信息收集处理、重点人员帮教、政策法律宣传等活动。二是由区民政局牵头,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明办配合,加强区、镇(街)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和乡村振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与乡村治理中的协同作用。三是各镇(街)要全面建立与落实志愿者激励制度,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社会治理、乡村治理“积分制”和“清单制”,盘活村(社区)各类资源,解决村(社区)实际问题,满足群众合理需求。四是各镇(街)要结合实际谋划建立村(社区)治安巡逻、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矛盾调处、特殊群体保护与关爱等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常态化开展工作。各类群防群治队伍要建有台账,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镇(街)每季度将所辖村(社区)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台账报区平安办备案,作为项目深化资金发放和村(社区)“争星夺旗”的重要依据。各镇(街)矛调中心至少有一支专业的社会组织常态化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

2.设立区、镇(街)二级公益创投项目专项资金。区级安排公益创投项目资金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00万元,由区民政局按程序发布,推动全区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自2023年起,各镇(街)要设立不少于20万元的公益创投项目专项资金,并在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向社会公布当年公益创投项目招标公告,吸纳各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项目中来(鼓励镇(街)党工委按照规定程序吸纳镇(街)区域内本土社会组织参与项目),形成“党群合力、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鼓励有条件的镇(街)设立社区慈善公益基金,链接本地慈善资源、动员多元力量参与,有效促进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发展;动员有基础的村(社区)积极开展村(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

3.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将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对网格排查出来的相关问题,要及时交办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办并处置,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切实做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最大限度提升群众和企业社会治理诉求的处理效率和办理质量。

4.强化评比表区、镇(街)民政部门牵头,对认领微公益创投项目的社会组织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依据优续劣汰的原则,对于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微公益创投项目要继续实施,对于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微公益创投项目要予以调整或取消。同时,村(社区)要开展最美微网格员、志愿者、最美人民调解员、最美乡贤、各级好人等培育、评选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212月1日-202212月30日)

区委政法委牵头,成立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深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深化工作方案。各镇(街)和各相关区直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好本辖区、本部门市域社会治理特色项目深化工作具体任务清单,确保深化工作有序推进、落细落地、按期完成。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1-20236月30日)

各镇(街)要按照“综治搭台、部门唱戏”的原则,结合辖区实际,找准项目切口,选择1-2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社区),先行开展“平安一家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深化工作。

(三)深化推广阶段(20237月1—2025年12月31日)

各镇(街)要加大对特色项目深化工作的支持力度,集中并整合区域资源和力量,真正把点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区域面上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定期研究解决项目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按照“总结-推广-完善-再推广”的原则进行深化推广,做到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后推广、在推广中完善、在完善后再推广,真正形成符合本辖区特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发挥实质效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四)成效评估阶段(2023年7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等部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暗访等形式,对各镇(街)市域社会治理特色项目打造的整体情况开展全程跟踪和指导,全面了解项目推广进展情况,帮助总结提升。期间,每年将选择项目推进速度较快、基层治理创新成效较为显著的镇(街),召开1-2次现场会。每年7月和12月,邀请专家组分别对各镇(街)的市域社会治理特色项目深化工作开展中期检查和年度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项目深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成员单位会商,综合项目内容执行情况,社会效益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分别给与基层治理创新创效比较明显的村(社区)2万、3万、5万不等的奖励,每年计划安排奖励资金50万元。

(五)验收考评

每年每个镇(街)至少要报送1篇市域社会治理特色做法,每个村(社区)每年度至少报送1-2个社会治理案例。镇(街)和村(社区)上报的特色做法或案例受到市级及以上单位认可的,与村(社区)平安建设“争星夺旗”挂钩。在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做法,被中央和省政法委媒体报道宣传的镇(街),在年度“平安建设”考核中优先评优。

 

附件: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深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特色项目深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长:童向东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汪永胜 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长:彭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工委书记、编办主任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朱月芹 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杨葆华 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员:  罗烨婷 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俞光琳 区财政局副局长

 范先策 沈巷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二坝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李光辉 汤沟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范亮亮 白茆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禚元成 清水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

 张庆胜 湾里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

 马冰冰 官陡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

 王社东 四褐山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

    裕溪口街道党工委委员、政法委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朱月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包括区综治中心王安萍区委组织部尤佳威区民政局李敏、区农业农村局李峰。

 

 关于印发《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一家人”特色项目深化工作方案》的通知.doc

关于印发《鸠江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平安一家人”特色项目深化工作方案》的通知.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