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鸠江区委鸠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24 16:37信息来源: 鸠江区人民政府阅读次数: 字体:【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鸠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直各部门,驻区各单位

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鸠江区委 

鸠江区人民政府

2023年8月23日

 

 

 

 

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实施方案

 

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安徽省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和《芜湖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3-2027年)》等文件精神,抢抓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战略机遇,推动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制造强区、科技强区、网络强区、交通强区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生态,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化运营,推动场景资源开放,提升场景创新能力,强化主体培育,加大应用示范与运营先导,创新体制机制,加速自动驾驶产业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和产业培育,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有效贯通,提升鸠江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努力将鸠江区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和“无人驾驶先行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在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应用场景、提升运营能力等方面,促进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紧密贴合鸠江区现有产业及应用场景需求,强化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城市智慧物流车、低速无人车等场景开展规模化推广,有效提升车载终端渗透率。着力打造信息开放、互联互通的云端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建设基本完成;到2027年,“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引进8家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车企业和若干家智能汽车业务规模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到2030年,逐步实现从头部集聚向产业集群、从业态培育向生态优化、从区域测试向全域开放的跨越发展,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城市标杆。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智能网联先行区

1.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布局,在行政区域范围内选择公共道路、园区、高铁站、港口、停车场(库)、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典型环境,申请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全面规划智能化交通发展布局,建设智慧道路及新一代交通控制网,分阶段、分区域、分等级推进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网联化和标准化建设,结合场景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智能网联路侧基础设施的按需优化升级和拓展,在重点区域、特定路段强化面向高级别自动驾驶服务的 5G 行业专网与 C-V2X 融合部署,满足车路协同和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与应用需求。到2025年,全域范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应用和智能交通示范路网设施环境基本建成。(牵头单位:区重点中心;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鸠江交警大队、鸠江公安分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2.分批规划运营场景

以鸠江区全域为目标区域,按照长远规划、分阶段建设的方式,开展智能网联场景规划和商业化运营。通过对公务车辆、公交车辆、特种车辆(公安、消防、救护等)、网约营运车辆及社会车辆等进行后装网联化改造,提升鸠江区车辆网联化渗透率;通过对开放道路进行网联化升级改造以充分支持企业开展多个智能网联场景应用,探索智能网联商业化运营,促进鸠江区智能网联产业生态聚集与商业闭环形成。

场景规划分两期实施,一期(2023年底前完成)以机关单位办公区、旅游景区、居民生活区、高校、产业园区等区域为核心区,开放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城市智慧物流车、低速无人车等场景应用,初步探索鸠江本地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应用和运营经验。

二期(2025年底前完成)规划在一期场景规划和运营基础上适度扩大开放智慧公交、智慧乘用车、智慧停车、城市智慧物流车、低速无人车等场景应用运营区域,整体丰富鸠江区网联场景应用和拓展网联场景运营范围,打造鸠江特色智能网联服务。(牵头单位: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鸠江交警大队、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区发改委、区科技局、区财政局、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专栏一:鸠江区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规划

(一)智慧公交车

1. 政企无人接驳

围绕企业集聚区、政府办公区,开放鸠江区政府(北区)-鸠江区政府(南区)-市政府,鸠江区政府(北区)-鸠江区便民服务中心-鸠江开发区电子产业园(规划),白茆镇、二坝镇、汤沟镇、沈巷镇-主城区(规划)无人接驳小巴专线,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无人小巴场景开放,为市民和企业人员日常办公和出行提供便利,提高出行和工作效率。

2. 高校区域无人接驳

围绕辖区内高校规划芜湖北站至皖江学院、安徽工程大学老校区至安徽工程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打造无人接驳专线,满足在校师生外出、校区间通行等需求。

3. 景区区域无人接驳

围绕鸠兹古镇、方特梦幻王国、方特水上世界及方特东方神话等景区规划开展火车站到景区之间路段无人接驳。

(二)智慧乘用车

4. Robotaxi

规划在鸠江区江南全域和江北核心区域开展Robotaxi运营试点。

城市智慧物流车

5. 末端物流

规划中江大道沿线,以东部飞阳物流园、南翔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在万春中路以北,以万开物流园、芜湖机器人产业园、普洛斯芜湖物流园为核心,打造无人物流场景,为运输车辆提供编队行驶、网联预警等服务,提升车辆运行效率和安全,有效降低车辆运营成本。

6. 无人生鲜配送

规划沿合芜高速、鸠江北路、北京中路和中江大道合围区域开展无人生鲜配送服务。区域内有伟星玖璋台、万科城、恒大华府等众多住宅区,人口密度高、人流量大,日常生活物资需求量大且稳定,能充分支撑无人生鲜配送场景的开展及运营工作。

7. 港口无人运输

在芜湖港建设无人平板车、无人集卡等示范应用场景,引入专为港口自动驾驶设计的平板车作为水平运输车辆。打通智能化场岸桥接口,实现与场、岸桥的自动对位交互。同时结合港内铺设的5G网络,利用其低时延,高速率、广覆盖的特点,依托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智慧装卸、无人运输、无人道口等场景应用,形成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内河港口全链路智慧生态体系。

低速无人车

8. 无人售卖

规划以鸠江北路、赤铸山中路、安澜路和北京中路合围区域开展无人售卖,区域内有市政府、皖江财富广场,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办公聚集区,苏宁环球等星级酒店,区域内人员密集,为满足周边人群办公、居家生活等不同群体购物需求,适宜在该范围内开展无人售卖服务。

9. 无人观光

结合惠生连圩项目,规划沿二坝镇、汤沟镇区域打造具有国内一流圩田文化特色的沿江无人生态观光专线,加快形成都市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品牌,后期可据此向两边分别延长至白茆镇、裕溪口街道及沈巷镇。新华联、方特等景区面积较大、人流密集、营业时间长、景点丰富、分布散落,园区游客观光代步需求大,为满足游客游园观光和代步需求,可在景区内开展无人观光服务。

10. 无人环卫

以现有江南区域无人环卫为基础,逐渐过渡到鸠江区全域主干道范围规划无人清扫和无人洒水,探索鸠江智慧城管养护新模式,为市政道路养护提供新模式。

11. 无人巡逻

针对车站、码头、公园和步道等场所,规划应用无人驾驶巡逻车,搭载AED、急救药品、救生圈等应急物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就近快速到达事故点,为拯救群众生命财产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12. 无人仓储

围绕制造产业园区、快递园区、南翔万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核心区域,开放智慧无人仓储、无人叉车等场景,实现订单自动化处理、库存智能化管理、快递配送自动化等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

(五)智慧停车

13. 无人停车

在商业中心、公园、开放道路等停车场规划应用无人停车,提高停车效率,便利群众生活。

3.加强示范应用管理

为更好地管理“无人驾驶先行区”,成立鸠江区无人驾驶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先行区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建立健全一体化推进先行区常态化运营的有效机制。依据《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办法(试行)》(芜经汽车装备〔2022〕54号),对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等多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等智能汽车测试主体、准入条件和流程、测试运行管理以及事故责任等进行规范、管理、监督,强化测试主体和测试安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以保证测试工作安全、可控、有序、高效地进行2023年底,围绕驾驶人管理、事故处理、商业保障、数据安全、测试互认便利化等方面,研究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多功能场景测试示范高质量发展。智能网联数据技术创新、数据服务产品研发提升运营主体专业技术能力,联合交警、城管、住建、应急等部门和相关企业,打通全域交通数据收集、处理、发布环节,打造域内专题数据交易平台,实现服务全域的技术与运营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网联运营公司(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鸠江交警大队、鸠江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区发改委、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4.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等级保护,强化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主体网络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妥善处理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等环节建立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软件升级进行全流程管理,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完善面向多种营运车辆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远程监测系统,构建智能汽车网络和数据安全的风险评估、运行监测、事件通报、应急响应等管理机制,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监督检查,防范各种非法入侵攻击和信息安全事件。(牵头单位:区数据资源管理局;责任单位:区委网信办、区发改委、区应急管理局、鸠江公安分局、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二)丰富和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5.大力培育链主企业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专用车整车、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显示模组、感知系统、智能座舱等领域,加大龙头企业培育。推动产业链龙头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品牌、上市融资、跨界融合、完善配套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牵头单位:区发改委;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信局、区投促中心、区财政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等相关部门、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专栏2:链主企业培育计划

(一)整车企业

1. 酷哇科技有限公司:扩大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在环卫、物流、出行等领域的应用规模,推进年产10万台面向自动驾驶专用车和机器人的新能源线控底盘项目建设,打造L4级别自动驾驶商用车头部企业。到2025年,产值40亿元,省内产量3万辆;到2027年,产值120亿元,省内产量10万辆。产业链本地化率达到70%。

2. 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围绕ADAS和高阶Robotaxi双线产品开发,打造百万量级自驾解决方案,让自动驾驶真正实现商业闭环。到2025年产值达到10亿元;到2027年产值达到30亿元。

3. 芜湖灵动加速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领先的视觉导航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研发企业,专注于视觉自主移动机器人制造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为制造业和仓储业提供机器人搬运和拣选的解决方案。到2025年产值达到1.8亿元;到2027年产值达到3.5亿元。

4. 安徽南博智能环境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无人清扫车、智慧环卫车,打造人工智能城市环卫应用场景。到2025年,新能源环卫车产量达3000台,产值达到2亿元;到2027年,环卫车产量达5000台,产值达到3亿元。

(二)核心装备企业

5. 天马(芜湖)微电子有限公司:弥补鸠江区在车载显示等核心零部件的空白,提升高端制造整体水平,助力鸠江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到2025年产值达到100亿元,2027年达到150亿元。

6.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芜湖分公司:深耕发动机传感器和点火线圈等传统业务高绩效成长的同时,力争在新能源电控业务上取得良好业绩,将芜湖分公司建设成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到2025年产值达到45亿元,2027年达到50亿元。

7. 芜湖易来达雷达科技有限公司:以毫米波雷达技术为平台,从事毫米波雷达研发、生产制造,产品主要应用于ADAS传感器车载77GHz毫米波雷达,到2025年,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产量达120万只 ,产值达到2亿元,到2027年,77GHZ车载毫米波雷达产量达200万只,产值达到3亿元。

(三)软件企业

8. 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业界领先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实力,致力于打造软硬一体化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到2025年产值达到20亿元,到2027年产值达到50亿元。

6.吸引头部企业落户

充分发挥北湾智能制造产业园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构建优质的智能网联场景应用道路环境,做好道路网联化信息服务环节,为网联场景商业化落地提供适宜的平台因地制宜场景规划,筑巢引凤,到2027年底,引进8家无人驾驶专用车企业,吸引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落户鸠江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应用示范区,设立子公司(区域中心)开展测试和运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鸠江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充分支撑鸠江区智能网联产业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区投促中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以及其他区直部门、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7.招引产业配套企业

在全域内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特定环境市场化广泛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应用生态初步构建。引进感知系统、汽车执行与控制系统、决策系统、智能网联与信息交互、智能座舱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龙头企业,着力发展车规级芯片技术、智能操作系统、C-V2X系统、车载高精度传感器等,2027年底形成若干家智能网联汽车业务规模超过1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牵头单位:区投促中心;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智投以及其他区直部门、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专栏3:无人驾驶产业链重点招引计划

感知系统:和而泰(广东深圳)、亚太机电(浙江杭州)、百度在线(北京)、新时达(上海)、信维通信(广东深圳)、电器科研院(江苏苏州)、易华录(北京)、远方光电(浙江杭州)、森霸传感(河南南阳)、四方光电(湖北武汉)、六分科技(北京)、四维图新(北京)等。

汽车执行与控制系统:潍柴动力、中国汽研、阳光电动力(安徽合肥)、巨一动力(安徽合肥)、比亚迪(广东深圳)、华霆动力(安徽合肥)、阳光电源(安徽合肥)等。

决策系统:科大讯飞(安徽合肥)、阳光电源(安徽合肥)、汇川股份(广东深圳)、英威腾(广东深圳)、大豪科技(北京)、万里扬(浙江金华)、寒武纪(北京)、国轩高科(安徽合肥)、麦格米特(广东深圳)、科博达(上海)、科力远(湖南长沙)、合康新能(北京)、睿创微纳(山东烟台)、松正电动(天津)、正海材料(山东烟台)、汇川(江苏苏州)、大疆科技(广东深圳)、纵目科技(上海)、贝仕达克(广东深圳)、初速度(北京)、菱电汽控(湖北武汉)、正弦电气(广东深圳)、格力钛(广东珠海)、驭势科技(北京)、交大运达(四川成都)、易控智驾(北京)、北斗星(重庆)、镁佳(北京)、文远知行(广东广州)等。

智能网联与信息交互:千寻位置(北京)、星云互联(北京)、所托瑞安(天津)、美格智能(广东深圳)、广和通(广东深圳)、东软集团(辽宁沈阳)、金溢科技(北京)、万集科技(北京)等。

智能座舱系统:智行者(北京)、京东方(北京)、瑞芯微(福建福州)、水晶光电(浙江台州)、商汤科技(北京)、欧菲光(广东深圳)、启明信息(吉林长春)、虹软科技(浙江杭州)、鸿泉物联(浙江杭州)、一数科技(北京)、华阳集团(广东惠州)、均联智行(浙江宁波)等。

第三方服务:联通(北京)、移动(北京)、电信(北京)、阿尔特(北京)、海天瑞声(北京)、悦畅科技(北京)等。

整车制造:百度(北京)、易咖科技(北京)、易控智驾(上海)、京东物流(北京)、白犀牛(北京)、零一智卡(北京)、三一重卡(湖南长沙)、木蚁机器人(上海)、文远知行(广东广州)等。

(三)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8.引导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成熟。依托北湾科技双创园,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孵化-加速-产业”链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商业化,促进汽车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创新成果传播和转化应用机制,畅通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上海)产业创新中心、深圳鸠江产业创新飞地建设,聚焦我区汽车产业发展需求,引导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设立“研发飞地”,吸引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和团队入驻,引入长三角、珠三角创新资源在我区落地转化。抢抓汽车芯片、智能座舱、高精度地图(定位)、操作系统等前沿技术,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申请、运营等投入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运营水平。(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市监局、区投促中心、区委人才办、区智投公司、区宜居公司、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9.发挥创新平台作用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校等建设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创新资源和服务效率。到2027年,力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不少于1家,省级创新平台不少于3家。发挥第三方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团体、联盟、创新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作用,支持举办行业峰会、技术论坛、产需对接会、沙龙等创新活动,提高创新主体信息对接与业务交流。支持芜湖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认证能力。(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发改委、区人社局、区市监局、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10.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为申请进入示范区企业提供产业政策、资金补贴、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支持,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争取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提供有力支撑。(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发改委、区投促中心、区经信局、区宜居公司、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四、保障措施

11. 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围绕“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统筹力量合力共助产业发展,协调解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过程中的跨部门、跨地区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通报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牵头单位:区科技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鸠江交警大队、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12. 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鸠江区关于支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并加大对市级专项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重点项目建设,在相关政策出台前可参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规定》(鸠政办〔2020〕23号)为新建项目提供土地、固投、财税、金融等产业政策支持。划分开放测试区域,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开展公开道路测试工作,参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智能网联汽车第一阶段试点方案》里程补贴政策,对robotaxi、无人接驳巴士等在公开道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运营的,按每公里5元的标准给予里程补贴,单辆车辆每年度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对招引的涉及智能网联的域控制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车载算力芯片、车载操作系统、C-V2X、高精度地图、智能座舱等关键技术头部企业,以及整车制造企业,符合鸠江区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认定有关界定标准的,可申请享受“一事一议”政策支持。设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并积极支持各测试主体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严格落实国家及省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单位:区发改委;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区财政局、区投促中心、区建投、鸠江交警大队、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13. 加强要素保障

组建鸠江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库,与汽车产业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第三方机构达成良好交流合作关系,为相关产业规划、政策制定提供智力赋能。同时为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柔性引才,根据现有人才政策给予落户补贴,并将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人才住房政策适用范围。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设立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等。组织专家在重点项目关键建设节点进行评估指导,组织遴选优秀鸠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案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网联商业化运营模式,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牵头单位:区委人才办;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住建局、区宜居公司、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14.强化落实督导

健全规划推进落实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结合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细化落实举措。各镇(街),鸠江开发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上下合力确保方案落地实施,加强组织协同和政策协同。组织做好方案宣传和解读工作,充分发挥各级汽车领域行业组织作用,推动方案落实落细。(牵头单位:区委办;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区发改委、区经信局、区科技局、区投促中心、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局、鸠江交警大队、鸠江经济开发区、各镇街等)

 

附件: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领导小组组建方案

 

 

                            

 


附件

 

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领导小组

组建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工作部署,助力芜湖“双智”城市建设,开辟汽车产业发展新赛道,将我区建设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地和“无人驾驶先行区”,为加强组织领导,特组建鸠江区建设“无人驾驶先行区”领导小组,其成员名单如下:

     长:

   区委书记

 

黄万勇  区委副书记、区长

   长:

   区委常委、副区长

 

孙安平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束晓伟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区政府副区长

 

   区政府副区长

 

徐光耀  区政府副区长

 

   区政府副区长

     员:

   区委办主任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裴捷鸣  区政府办主任

 

   区发改委主任

 

   区科技局局长

 

   区经信局局长

 

汤启彪  区司法局局长

 

张上海  区财政局局长

 

肖宗明  区人社局局长

 

钱其红  区住建局局长

 

蔡怀志  区交通运输局局长

 

   区商务局局长

 

吴成保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曹立群  区市监局局长

 

管大烈  区城管局局长

 

   区数管局局长

 

陶明生  区投促中心主任

 

朱国民  区重点中心主任

 

徐云飞  鸠江公安分局政委

 

魏今天  鸠江交警大队大队长

 

张宏武  市自规局鸠江分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席亮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相应岗位职责人员递补,不再另行发文。

 

中共鸠江区委办公室                       20239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