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四褐山街平安建设办公室周主任关于对《四褐山街道建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实施方案》的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在四褐山街道,历史遗留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新的问题、矛盾、纠纷不断出现,既给全街道平安建设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会严重影响即将开始的四褐山城市更新,制约四褐山的发展。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经研究决定,在四褐山街道构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矛盾纠纷调解机构,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由街道平安建设办根据上级文件制定草案,发至各社区、各部门征求意见。全街范围对街道建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实施方案进行征求意见,并形成定稿。
2.召开街道建立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构工作会议,通过会议一致研究讨论,通过草案。
3.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次征求意见稿,无意见后,形成定稿,正式发文。
四、工作目标
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信息灵、发现早、化解快、效果好”的工作原则,建立覆盖街道、社区、网格的调解组织,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出街道”。通过矛盾纠纷调解,发掘善于调解的干部群众,培养金牌调解员,打造四褐山街道矛盾纠纷调解品牌,全面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防线。
五、主要任务(内容)
本着“整合资源、协同高效、以调促稳”的原则,完善社会矛盾纠纷三级多元调解机制,保障调解正常运转。
织密排查网络,实现排查工作的精细化和全覆盖,让隐藏的问题发现得了,发现得早,实行台账式管理。一是利用网格排查。四褐山街道将辖区划分成20个社区网格、47个微网格和100多个楼栋党小组,由网格长、微网格员和楼栋长在各自区域内开展矛盾纠纷动态排查。二是结合工作排查。街道、社区干部因工作需要入户走访、动员群众参加活动、安全生产检查、服务企业等时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三是领导实地走访。社区联系领导、行业领域分管领导落实“一线工作法”,深入居民家中和企业,将排查关口前移,积极主动收集信息,将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服务。
坚持分类分级,规范调解秩序。将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不易引发不安定因素的一般类矛盾纠纷”,第二类为“容易引发不安定因素的一般矛盾纠纷”第三类为“对社会稳定有重大影响、易引发群体性事件、赴省进京非访、极端案事件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经过网格、社区、街道三级逐级调解,下一级将矛盾纠纷上交前至少要调解三次,力争实现本级就地化解。
第一类由所在网格在2个工作日内介入进行初始调解,调解成功的,将调解卷宗交综治中心备案;网格内调解不成功的和第二类由所在社区介入调解,调解成功的,将调解卷宗交综治中心备案;社区调解不成功的和第三类由街道介入调解,确保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街道一级。
网格和社区每周、街道每半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根据需要及时召开,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责任落到实处。会议由各中心负责人牵头组织,通报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对发生的矛盾纠纷性质、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已化解矛盾纠纷调处的成功经验,确定没有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方式、调解时间和参与调解的人员。
对已经调解成功的纠纷,按照“谁调解、谁回访”原则对当事方进行跟踪回访,详细了解掌握问题的解决情况,防止纠纷反弹,实现案结事了。
六、创新举措
1、对已经调解成功的纠纷,按照“谁调解、谁回访”原则对当事方进行跟踪回访,详细了解掌握问题的解决情况,防止纠纷反弹,实现案结事了。
2、对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四长”、老党员、老干部和其他居民,参照街道“1421”工作法志愿者积分办法进行积分,并及时兑换。
七、保障措施
(一)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1.具体负责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监督指导社区、网格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3.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问题,负责召集人员,进行研判和联合调解;
4.负责向领导小组汇报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的有关工作。
(二)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站
1.具体负责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指导网格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3.兑换志愿者积分;
4.定期研判社区矛盾纠纷,认定社区金牌调解员和矛调人员数据库人员;
5.向街道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及时移交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
(三)网格矛盾纠纷调解室
1.具体负责网格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发掘善于开展矛盾调解人员,培养金牌调解员,建立矛调人员数据库;
3.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站及时移交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
(四)街道综治中心
1.协助做好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负责与派出所、法院、律师衔接工作;
3.负责调解工作的有关资料整理收集。
(五)街道各部门
参与涉及本部门工作内容的矛盾纠纷调解。
八、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方式
解读机关:四褐山街道平安建设办
解 读 人:周 云
联系电话:5807145
邮 箱:104302850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