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10 17:08信息来源: 鸠江区清水街道阅读次数: 字体:【  

根据《鸠江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精 神,为深入开展全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任务

1.推进农村厕所改造提升

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新改建厕所应优先入室、确保进院。全面推广采用“凹槽式+市政污水井盖”式化粪池外观设计的改厕模式,实行首厕验收制,今年上报改厕 160 所,力争到 2025 年底,全面消除旱厕。2019 年之前质量较差、标准较低且不具备无害化效 果的卫生厕所,纳入重建计划,2025 年底前完成重建。推动全 街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长效管护机制全覆盖,鼓励社区采取购买服 务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等方式,逐步建立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在 2025 年底前实现农村粪污常态化管护到位。(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 相关社区)

2.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积极开展农村环卫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社区自行招标,并签订承包 合同,费用由街道和社区共同承担。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和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村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源头分类 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在每个社区设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站 (点),推广有偿制、押金制等方式引导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协同推进废旧农膜、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相关社区)

3.实施村庄整治提升行动

分类分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我街5个涉农社区:清水、联盟、军滩、大闸、周圣社区,不在拆迁范围内的自然村按照整治自然村标准进行整治,整治内容为持续推进“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提升行动,社区内有拆迁任务的自然村按照拆迁自然村标准整治,整治内容为保持主次干道、房前屋后、 沟塘水系、公共区域等区域环境干净、卫生。区级按每个社区8万元标准拨付到街道,街道设置 20 万元以奖代补资金,对通过 区级整治村标准验收合格的或每季度“争星夺旗”得一星的社 区给予2万元以奖代补,对农村人居环境积分制推广成效明显的社区给予1万元一次性补助。

综合考虑村居意愿、群众意愿、大清洁开展情况,每年从整 治社区遴选不少于1个自然村进行宜居村庄建设,全街不少于2个,区级每个宜居村庄按照最高不超过150万进行奖补。(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相关社区)

4.实施农村道路建管提升行动

申报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改造工程,全力推进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三年内新建、改造农村道路(包括户户通道路)不少于30公里,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连贯城乡、快捷通畅、安全绿色的农村道路体系,达到“晴天不起土、雨天不踩泥、出门即有路”的建设标准。对路面宽度达到4.5米的农村道路,每年按照不少于2000万元标准,由区交通部门进行建设。

对路面宽度为4.5米下的农村道路(含户户通道路),每年区级设置2000万元资金池,按照60%进行先建后补,由街道城建办每年争取不低于1000万元资金用于我街农村道路建设并负责实施,社区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申报建设,补完为止,资金不足部分可由街道、社区、居民等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责任单位:城建办、相关社区)

5.实施绿化提升行动

根据村庄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 俗习惯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宜树则树、宜果则 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对社区内主次干道两侧的 杂树杂草进行定期清理,对大片裸露土地进行覆绿整治,2025年底前完成各自境内所有符合绿化条件主要干道的绿化提升任 务。社区根据自身需要进行申报建设,街道验收合格后给予一定奖补并向区级申请奖补资金。(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相关社区)

6.高标准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2025 年底,打造不少于6个美丽宜居村庄(自然村)。美 丽宜居村庄原则上应当位于当年整治村区域内,区级根据建设内容按照90%进行奖补,最高不超过150万元,奖补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亮化、环境整治、景观节点打造等,不与农村道路建管提升资金、绿化提升资金重叠,不足部分由镇街、村居、农户按照一定比例承担。(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办、相关社区)

二、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每年3月至430日)

各社区320日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组建, 明确1名主要负责人统一调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定实施方 案。331日前,各社区通过组织居民代表参观、群众大会等形式,逐自然村完成群众的宣传动员,全面发动群众,完成居民 理事会组建,理事会理事长原则上由“两长”担任。430日前全区域完成“环境卫生大清洁”行动。

(二)实施阶段(每年 5月至12月中旬)

各社区在持续推进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五清一改”。街道相关部门、社区要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清单,对照工作任务清单,按照时间节点推进,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社区进展情况开展全程督查。

(三)验收阶段(每年12月底前)

各社区根据任务清单开展竣工验收,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每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对各社区进行考评,考核结果纳入街道年度目标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三、落实五项工作机制

1.落实长效机制。一是全面推行积分制。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将落实“门前三包”、居室庭院整治、用好管好户厕、规范农畜生产、参与环境整治、培养乡风文明等内容纳入积分范围,居民通过积极参与和常态化的维持获得积分,获得的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二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居民理事会。环境整治及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关键主体是居民,要建立起一支主动担当、愿意奉献、认真干事的居民理事会,选好理事长,充分发挥队伍的示范和动员作用,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树立群众共同参与的理念。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完成整治的社区,按照每个社区每年5万元的标准安排长效管护整治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管护经费专项专用,不得挪用、占用。

2.实施分类管理。结合各社区实际,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分类 管理机制,分类分序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将全街涉农社区 按照“整治自然村”“拆迁自然村村”二个档次,制定分类标准,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街道每年按照2个社区进行达标整治,三年内,所有社区通过区级验收。

3.落实包保责任。建立健全联系村领导和机关干部包保制、社区包片干部包保制,做到包宣传,让人居环境整治家喻户晓;包发现,及时掌握情况;包通报,确保及时整治;包巩固,防止出现反复。联系社区的街道机关干部根据调研走访掌握情况,及时调度推进,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问题;对个人和单一部门无法解决的,做好统筹协调,确保联系点高质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4.推行项目清单化管理。街道、社区都要制定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实行项目清单化,有序分步实施。

5.严格督查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 略实绩考核和街道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 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乡村振兴办牵头,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通过曝光片的形式,将发现的问题和包保责任联系起来进行通报。

四、有关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全街上下必 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完善推进 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切实提升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坚持高位推动,成立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街道主导、社区主责”的原则,形成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着力提高环境治理的组织化水平。各社区要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班,明确一名负责人统一调度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社区包片干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协同推进,不断提高环境整治的整体效能。

二是提高整治标准,强化资金保障。各社区要结合实际,全 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破”等问题,提高整治标准,提升环境形象,确保整治村有提升、拆迁村有改善,要确保整治一个成一个,长效管护到位。要不断强化资金保障,街道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要注重村集体经济发展,到社区项目,原则上由村居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承接。

三是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不断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总结推广各社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 经验和成效,积极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突出全民共建,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清洁户、美丽庭院评比活动,全力打好环境整治的人民战争。结合环境治理、文明创建和农民培训,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生产、生活和消费理念,共建生态环境,共育生态文明,共享生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