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巷镇2020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年的各项指标任务,把推进全镇经济发展、提高服务企业水平、规范企业环保、安全管理作为重点,认真履责、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全镇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二、三产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亮
2020年我镇预计财政收入可达到2.05亿元;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7.6%;其中技改投资1.9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97.5%;规模工业产值29.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3.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6.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7.5%;限额以上商贸单位零售额1.9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9.1%;重点服务业销售收入0.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5%;限上电商销售额0.87 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38.1%;新增“四上”企业16家,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重点服务企业4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3家,限上电商企业1家,尚缺新增“四上”企业目标任务2家;预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5亿元,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5%;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20%;其中5-10亿元产业项目1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
2、招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全镇新引进税源类项目6家,其中2020年已入库100万元以上税源项目2家;提供有效项目线索14条(含税源类项目6条),其中有2项目正在走五步法;推动2019年以来有效项目线索完成项目引进(不含税源类项目)1家(芜湖飞元智能装备有限公司);2020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个(芜湖徽消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重点跟踪的项目有中交二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的箱式桥梁钢结构加工及混凝土预制大构件项目、杭州金边实业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车用内金属内饰件生产线建设项目、上海美大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的智能节能建筑外窗及玻璃深加工生产项目、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的沈巷建筑装配化生产基地项目、四川隆庆建材有限公司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芜湖市汤姆森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税源类项目、上海市北能源集团下属的上海古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我镇设立经营铜、铝、油等商品贸易的贸易公司、深圳基石基金公司的减持项目。
3.创新服务理念,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我镇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制定《沈巷镇2020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实施方案》,并且及时调整我镇“四送一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制定《沈巷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机关人员联系企业一览表》,确保每个企业有相应的联系人,提升“四送一服”工作意识,聚焦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开展政策宣讲15次,涉及“四送一服”相关政策、疫情期间相关事项、安全生产、消防、环保政策、以及税收政策方面内容,参加人次500余人;开展企业座谈会30次;已走访企业5000余家次。为企业解决企业疫情期间复工复产、开办注销、项目建设、厂房租赁、财政税收奖励兑现、水电气获取、房租减免、子女入学等40个问题,企业均表示满意。同时推进了疫情期间企业经济有序发展相关支持工作,已协助10家企业兑现了财政奖励,已协助1家企业减免了房租;帮扶4家企业启动失业保险费返还工作,牵头组织金融部门为3家企业完成了融资贷款,协助5家企业完成技改立项和开工建设。全力支持洪灾受灾企业灾后重建和复工复产工作,了解企业具体受灾情况,并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力争帮助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加强企业等重点区域环境消杀,安排卫健部门及卫生院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细化服务流程,主动对接服务,加快落地进度,切实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
4.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积极配合区经发委、经信局、商务局等部门,对商场市场、餐饮住宿、加油站等企业行业开展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重点检查等,督促企业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
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强弱项、补短板,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继续为投资者做好“一条龙”服务。 努力开创我镇经济发展工作新局面。
(一)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引进工作。针对建设用地指标短缺问题,着力在盘活园区存量土地、闲置厂房上下功夫,围绕收购的三家陶瓷厂近400亩的土地资源“腾笼换鸟”抓招商,重点引进装备式建筑项目、汽车零部件生产项目,为全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蓄积新动能。
(二)努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依托沿江、沿路、沿边的区位优势和镇域内的人文及自然资源禀赋,以引进的蚂蚁乐居公司芜湖北线下体验馆项目为龙头,推动全镇互联网经济和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强化商贸类、服务类、建筑类等税源类项目的引进力度,为补齐财政税收短板发挥“短平快”作用。
(三)充分发挥近效优势,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型高效农业,叫响高效农业品牌。稳定并逐步扩大南片现有设施蔬菜生产规模,丰富栽培品种、栽培模式,提升生产水平和档次。加大沈巷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继续以长江渔歌、小老海特色水产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特色水产发展。
(四)围绕现有的建材、造船、家居生产和铁矿采选四大主导产业,优选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扶持发展,引导帮扶企业技改扩建和升级改造提升;同时利用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起步区近邻的优势,围绕其重点发展产业,培育对应的互补配套的新兴产业,为推动全镇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