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在市经信局科学指导下,我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技术提升、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改造”为抓手,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材料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机器人及装备制造产业四大产业优化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区先进制造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力推进助企纾困解难。积极推行“百分之一”工作法,出台《鸠江区服务企业“百分之一工作法”实施方案》。实时更新产值总量前80位重点规上企业名录,落实区四大班子领导包保制度并每日汇总包保企业诉求,牵头落实走访全覆盖。定期召开企业服务工作联席会议,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已召开企业服务联席会议13期,帮助65家企业上会研讨问题115个,协调解决用工、用地、融资、政策兑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多方面问题113个,问题解决率达98.3%;出台《鸠江区“鸠兹卡”服务实施方案》,开发“鸠兹卡”服务管理平台,支持企业发展,从体检服务、子女入学、文体休闲等方面关注企业家生活,进一步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目前已发放鸠兹卡497张,其中黑卡34张,钻石卡68张,金卡395张,招商银行仍在持续安排为鸠兹卡客户上门发卡及约客户到网点办卡的工作。
(二)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1.全力推进工业企业技改项目备案服务工作。加强重点技改项目跟踪调度,引导支持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摸排有意向进行技术改造企业形成清单,对有资金或技术需求的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贷款支持。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活动,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一对一”入户诊断,2022年完成智能诊断企业65家。利用政策引导企业落实诊断,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做大做强。2022年截至目前,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数字化车间3个、省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4个、市级智能工厂1个、获批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政策奖补资金1153万元、兑付2021年度芜湖市促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奖补资金3582.54万元。
2.加快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鸠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鸠江区关于推广亩均效益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鸠政办秘〔2022〕26号),根据职能分工,明确部门职责,建立联动机制,定期调度通报工作进展,完成2021年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对A、B类企业正向激励,从项目申报、评先评优、荣誉称号认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新增A类企业杰锋动力获评省级智能工厂,奇达动力、金安世腾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佑赛科技、长鹏汽车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鼓励C、D类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提质扩量增效,今年以来新增技改项目53个,技改投资总额35.4亿元,支持森源电器、双翼液压件、立创包装、双钱轮胎等10家C类企业完成技改提升。推进“亩均英雄贷”项目落地。已签约中瑞汽车零部件、悠派科技等亩均贷项目6个,投放资金1.83亿元。
3.深入开展中小提档行动。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深入开展管理升级活动,推进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建立完善“小升规”和“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培育库,深入落实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压茬推进机制,以培育库为基础,实施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大力推进企业升规培育工作和规上企业保规工作,今年已完成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
(三)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贯彻落实《鸠江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鸠江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培育行动实施方案》,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为重点,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和智能工厂示范,芜湖佳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智能工厂投产。同时鸠江区5G基站目前已建设800个,实现5G站点主要覆盖政务区、高校、交通站点、重点企业及人口密集区域。组织65家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诊断工作,积极推进智能制造诊断全覆盖。安徽佑赛、中电兴发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奖补资金500万元,伯泰克获批省级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奖补100万元,希美普迈克等5家企业获批省级首台套、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奖补资金173.5万元,兑付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政策奖补资金80万元。2022年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昌辉汽车电气系统(安徽)有限公司、芜湖奇达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3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杰锋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省级智能工厂,天航装备、戎发冲压机器人等4家企业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埃夫特获评市级智能工厂。
(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创新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门路,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走访、洽谈。1-11月,全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航空、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链新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约288.4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5亿元以上项目11个。
(五)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多措并举加强安全生产。通过区领导、局班子成员带队,开展“进厂入硐”沉浸式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对企业指导力度。使各企业安全责任制普遍得到较好的落实,形成了企业自身抓、各镇街、开发区具体抓、区上重点抓的齐抓共管的局面。截至11月份,我局共排查100余家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当场移交给企业整改,并建立安全台账,督促企业整改,并跟踪落实。二是加大检查力度。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这一根本要求,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部署,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环保、消防及防汛工作责任制。三是聘请专家开展诊断性安全检查。根据重点企业特点,聘请第三方安全生产和相关专业的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专家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将发现的问题隐患向企业负责人进行反馈,并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现场提出整改方案和专业性建议。借助专业力量为企业安全生产“问诊把脉”,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监管水平。
(六)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督导工作。要求企业保持头脑清醒,始终绷紧防控这根弦,摒弃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更谨慎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科学的防控、更果断的举措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积极采购防疫物资。针对当前疫情复杂形势,防疫物资需求量大增,我局积极拓展物资供货渠道,主动与市经信局对接,高效采购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防护服、隔离面罩等防疫物资。同时,及时掌握防疫物资企业生产情况,扎实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实地检查各镇街防疫物资储备情况。现场查看了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出入库记录、台账及储备情况,详细询问了储备计划、调拨流程、保障供应等情况。要求各镇街要进一步强化防范意识,严格防疫物资管理,确保各类疫情防控储备物资能够及时高效保障一线;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资保障,坚持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
(七)扎实推进法制建设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法律知识讲座、谈心谈话会等方式开展学法普法,强化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严格依法依规决策,执行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经集体讨论研究后实施,不搞一言堂;三是积极开展了宪法宣传等有特色、有创新、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律宣传氛围,增强了全局人员的法律意识。四是严格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保密教育,提高保密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在全体工作人员学习会,党员“三会一课”上党课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五是在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职能中,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斗争、“扫黄打非”等专项活动,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稳增长的预期成效。
(八)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提升质效。一是紧紧围绕中心抓党建。深化推进“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把党员的教育管理融入到日常抓在经常,灵活运用“学习强国”“爱党建”等APP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局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定期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和学习典型案例汇编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腐能力,查摆在思想政治、担当尽责、为民宗旨、勤政廉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加强服务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决策部署,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敢于担当责任、敢于直面困难,创造性开展经济工作。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局宣传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四是扎实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为抓手,以“爱党建”平台为载体,扎实推进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五是巡察整改工作。对已整改完毕的问题进行经常性“回头看”,防止问题“死灰复燃”,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检视本单位各个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始终做到立查立改,不断巩固巡察整改效果,不断以问题整改推动工作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