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大阳垾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和美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2024年10月25日至10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阳垾分校(芜湖市大阳垾小学)王嘉敏老师和朱冰洁老师前往合肥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二届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新课型教学”线下教学观摩活动,共赴秋日教育盛宴。
本次观摩会共有王崧舟、薛法根、虞大明、史春妍、朱煜、张学伟、魏星、刘恋八位名师。会场上名师和教育专家们用生动的教学实践和深入浅出的讲座诠释了新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趋势和新理念。老师们在听课之余,也深受启发,不仅获得了知识的滋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回顾两天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解读新课标,将其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虞大明老师在《胡萝卜的长胡子》这一课例中,以姓名含义切入猜测主题,以“谁是我们的小诸葛”为大情境,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又融入教智融合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虞老师鼓励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进行猜想和预测,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并且在讲座中,他表示,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同样以预测为教学主线的朱煜老师为老师们展示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例,课堂中朱煜老师不仅逐步引导学生概括出预测方式,并且让学生学以致用。运用学习的预测方式拓展练习,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魏星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抓住问题来展开学习,探究神话的“神”,让学生深刻理解“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并且在讲座中提出大单元教学不是“大容量教学”,要遵循课程思维“抓大统小”,由“量变”引起“质变”,建立科学大观念。
张学伟老师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围绕“回忆桂花”的主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初读结果进行梳理汇报,概括全文。汇报的同时,学生又对文章的梗概和内在联系进行认识,这是一个理解与融合的训练。同时,他在讲座中告诉了老师们“语言、思维、情感、活动”四个撬动课堂的法宝。
薛法根老师在《穷人》这一课的教学中,从课文情节概括入手,发现心理变化,感受恶劣环境。引导学生理解、体悟“情节勾勒人物、细节描写人物、环境烘托人物”这一小说特点,从而挖掘出小说人物的形象。在薛老师的讲座《小说课:探究故事里的秘密》当中,他提出小说就是讲故事,要注意故事的原型结构、因果逻辑、情感冲突等因素,为老师们的小说教学提供新思路。
刘恋老师刘老师从AI人工智能调查入手,以孩子眼中的李白导入,顺势提出问题:“李白为什么被称作‘诗仙’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从李白的诗中寻找答案,跟随李白一起在诗的海洋中畅游,亲身感受到了李太白超凡脱俗的夸张、神奇浪漫的想象、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崧舟老师带来《最中国:词的境界——西江月二首》,他用词的境界统领两首词的教学,设计了一个写旅游意向书的学习任务。孩子们跟随两位导游感受到两首词中独特的风景,并结合导游的生平资料,读出了辛弃疾爱国爱家的境界以及张孝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孩子们自己写下旅游意向书,在王老师睿智、诗意地引导下,完成对自身人生境界的探讨。
结课后,王崧舟老师带来讲座——《文脉意识与古诗文积累与梳理》。王老师指出诗词的教学要有文脉意识,以文脉串联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内涵,先梳理后积累。
史春妍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课例《两件宝》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人有两件宝就是双手和大脑,并知道它们的作用。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手、动脑把小圆圈变成图案。她在讲座中提出了教师要明确一年级入学教育的学习内容以及关注幼小衔接,夯实语文根基。
通过观摩诸位名师的教学示范,老师们深感一堂好课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那些看似简单的课堂互动背后,是对孩子们思维的激发,对个性的尊重,以及对语言魅力的展现。每一位教师都以其独有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探索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与创造力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要想当好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就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用情感悟文字的美好,用智慧点亮他们的求知之路,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