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科普
1、什么是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
2、是什么原因导致消化性溃疡?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
(2)胃酸、胃蛋白酶,腐蚀自我消化因素。
(3)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阿司匹林等。
(4)其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3、消化性溃疡疼痛特点有哪些?
(1)长期性,由于溃疡发生后可自行愈合,但每于愈合后又好复发,故常有上腹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
(2)周期性上腹疼痛呈反复周期性发作,为此种溃疡的特征之一,尤以十二指肠溃疡更为突出。以春、秋季节发作者多见。
(3)节律性溃疡疼痛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
(4)疼痛部位: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多出现于中上腹部,或在脐上方;胃溃疡,疼痛的位置也多在中上腹,但稍偏高处,或在剑突下和剑突下偏左处。
(5)疼痛性质:多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持续性剧痛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6)影响因素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诱发或加重。
4、消化性溃疡的其他症状与体征有哪些?
(1)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
(2)体征溃疡发作期,中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压痛,程度不重。
胃溃疡(GU)特点:进食—疼痛—缓解;⼗⼆指肠溃疡(DU)特点:疼痛—进食—缓解。
5、除了病史之外,主要用什么检查来判断溃疡病情呢?
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既可以直视观察溃疡,也可以进行活检,并根据后续病理检查,对溃疡的诊断、良恶性的鉴别;同时还可以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6、消化性溃疡带给病人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消化性溃疡最大的风险是并发症的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4大类: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1)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2)并发穿孔时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呈突发剧烈腹痛,持续而加剧,现出现于上腹,继之延及全腹;
(3)幽门梗阻多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引起明显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可为宿食。炎性水肿和幽门平滑肌痉挛所致暂时梗阻可因药物治疗、溃疡愈合而消失,瘢痕收缩或与周围组织粘连而阻塞胃流出道,则呈持续性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4)溃疡由良性演变为恶性的几率很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胃溃疡有癌变率,因此需动态内镜检查检测溃疡愈合情况。
7、应该怎样治疗消化性溃疡呢?
治疗目标:去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避免并发症
(1)非药物治疗: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过度劳累、焦虑。改善生活规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进食,避免刺激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再次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2)药物治疗:a.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四联疗法。由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两种抗生素(例如克拉霉素加阿莫西林)、再加铋剂组成,疗程为10-14天。需要注意的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不容易,虽然按时服药、足量、足疗程可以加大治疗的力度,但是菌种的复感染率也很高,主要经口传播,因此推荐家族成员共同检测治疗,养成良好的卫生和进食习惯也很重要。b.抗酸治疗也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最常用的抗酸分泌药物是PPI类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持久。⼀般十⼆指肠溃疡疗程为4周,胃溃疡疗程为8周,愈合率可达到80-100%。
8.如何预防消化性溃疡?
(1)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和茶;咖啡含有咖啡因,而茶含有茶多酚、咖啡碱、鞣酸,它们都能明显促进胃酸分泌,不适合平日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如消化性溃疡患者饮用。
(2)慎用药物:较为常见的能损伤胃黏膜的药物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乙酰水杨酸类,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第二类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抗炎药物。第三类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这三类药物时,总的原则是控制剂量和疗程,并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3)养成良好进食习惯:不要在临睡前进食,因为临睡前进食 (尤其是饱食)会因为夜间进食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溃疡形成;要细嚼慢咽,避免摄入粗糙的食物;避免饥饿、暴饮暴食。暴饮、暴食既造成急性胃扩张,又容易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使食物在胃内潴留时间过长,造成胃损伤。还要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