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问题分析报告
为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文明创建的工作部署,做好2024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区商务局着重围绕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本行业文明创建重点,认真谋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强化农贸市场改造力度。区商务局持续发挥农贸市场改造力度,2024年度龙胤台、伟星壹号院子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伟星院子、沈巷同乐广场农贸市场已完成改造,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熙龙湾市场正在改造,预计10月投入使用。区商务局会同属地载体,投资4.6万元,在改造完成的农贸市场共制作文明菜市宣传栏20处。区商务局把农贸市场改造和常态化管理作为民生实事,将持续加大力度,使我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得提升,为文明创建和创卫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常态化开展督查暗访。按照文明创建测评要求对标对表,区商务局每月对各农贸市场进行暗访督查,今年以来区商务局共督查农贸市场共督70余次,发现问题190余处,整改169个,整改率88.9%。对于未能及时整改的情况,建立工作台账,通知市场管理方和属地街道要求限期整改。
三是组织开展大扫除活动。结合创卫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大扫除专项行动的通知》和《2024年芜湖市爱国卫生工作要点》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各农贸市场、餐饮业、商场、超市对卫生死角、蚊蝇易孳生地进行清理,并动员发动党员干部群众58人次,清理卫生死角83处,清除垃圾166.1吨,开展消杀指导11次,集中消杀16次,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49处,发送新闻报道、视频、图文1条,科普知识巡讲5场,应急救护知识培训3次,健康服务活动2次,群众性实践活动2次。
四是提高文明创建思想认识。结合安全生产检查和促消费活动,加大对餐饮行业文明餐桌宣传工作,上半年组织开展4次宣传活动。前后组织全区商务流通领域创卫培训会3次,组织全区农贸市场管理方前往鸠江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开展农贸市场垃圾分类现场教学。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市场内卫生问题:
1.水产区卫生状况差:杀鱼台上堆积大量鱼鳞,容易滋生细菌和异味。鱼鳞的堆积会吸引苍蝇等害虫,进一步加剧卫生问题;周边附着青苔,说明该区域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且清洁不及时,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导致滑倒等安全隐患。
2.天花板布满蛛丝:表明市场的日常清洁工作不到位。蛛丝的存在给人以脏乱的感觉,降低了消费者对市场的整体印象。
3.蚊蝇四处飞舞:蚊蝇在市场内飞舞,尤其是在肉类摊位上盘旋,可能会传播疾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说明市场的卫生环境恶劣,垃圾处理不及时、消毒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二)市场周边问题:
市场外多流动摊贩。自6月份以来我局多次收到,来自不同的农贸市场负责人反映:农贸市场门口及附近主次干道、有设立流动摊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倚门设摊等现象较为严重,对市场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局也将此现象函告相关部门和载体,但收效不大。
(三)监督管理问题:
1.法规与条例滞后。现有的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自2019年后未更新,导致管理依据过时,难以应对新市场环境下的挑战。商务部未出台新的管理规定,缺乏全国性的统一指导,各地管理标准不一。
2.协同不力。农贸市场管理涉及城管、市监、住建、交通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导致管理空白和重复劳动。
3.责任机制缺失。“谁收益,谁负责”的机制未形成,导致市场管理者和经营者责任意识不强,重收益轻管理。
4.意识不足。管理人员和经营者对新的管理要求了解不足,执行能力有限。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继续抓好农贸市场的改造,根据民生实事摸排,力争年度将澜庭雅居市场、西湾花园市场年底改造完毕,并投入使用,并且编制2025年度农贸市场改造计划。
2.落实鸠办[2022]7号文件精神,压实市场产权方、管理方、承租方三方责任,市监、城管、载体等单位各司其职,形成监管合力,通过上下联动,集中整治,协调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形成管理合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避免职能交叉,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3.推行农贸市场管理责任制,明确市场主办方、经营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贸市场管理,增强市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能力。
4.加强对农贸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者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5.深入菜市场、商场超市等场所查看文明创建布置情况和宣传覆盖范围,在显目位置或户外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经营户提高自律意识。
6.加强卫生督导。对照文明创建标准,继续加强市场主体及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强化各方责任,加强检查督查,常态化抓好文明创建工作。
7.要求市场开办方增加清洁人员数量,提高清洁频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采取有效的灭蚊蝇措施,如安装灭蚊灯、喷洒杀虫剂等。同时,加强垃圾处理,保持市场内环境整洁,减少蚊蝇滋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