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茆镇:“团团圆圆过元宵”——白茆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系列活动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白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孩子们齐声朗诵的琅琅书声飘得很远很远。走近一看,是志愿者老师正在带孩子们赏析唐诗的《正月十五夜》。“唐朝的都市生活其实没有大家在电视剧里看得那样浪漫丰富,平时是要宵禁的。什么是宵禁呢?就是黄昏之后,“闭门鼓”咚咚打过,护城中的里坊关闭,大门落锁,人就不能上街了,否则被禁军抓到就打屁股。每年只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除外,不必宵禁,叫作“金吾不禁夜”。金吾啊就是打屁股的禁军。”志愿者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讲述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用丰富有趣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诗歌的热爱。随后,志愿者老师带孩子们赏析了《青玉案·元夕》《十五夜观灯》等元宵节诗词。
图 2 志愿者解析元宵节诗词
“‘灯数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早在隋朝就有这样的诗句,可见古人元宵赏花灯由来已久。”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孩子们化身花灯匠人,和面前的木板、胶水、灯线斗智斗勇。“这个灯笼纸要粘到木板中心,多抹点胶水。”瑶瑶提醒旁边的小伙伴。小勇举着灯线虚心向隔壁桌请假“这个灯线怎么收?我这个塞不进去。”孩子们不停地提出疑问并相互解答。孩子们互帮互助解决问题的行为得到了家长的不断称赞,强强爸爸说:“平时在家让他一个人倒腾积木他根本坐不住,孩子一起合力做灯笼,不仅锻炼手工能力,还让他们学会协作,这样的活动多办一点。”在孩子们的手下,一个个精致的花灯制作完成,他们将花灯高高举起,亮堂堂的灯笼照映出孩子们兴奋的笑脸。
图 3 志愿者为孩子解读灯笼说明书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元宵节怎么少得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呢。志愿带来糯米粉,和成元宵面,分发给孩子们,现场教学捏元宵。孩子们接过元宵面团,纷纷大展身手,有的孩子早早展现出惊人的厨艺天赋,捏出的元宵大小一致,形状规整;有的孩子脑洞大开,小猪造型、柿子造型创意不断;还有的孩子捏出的元宵皮薄馅大,真材实料。一时间,面粉与馅料齐飞,创意和欢乐同在。小宇端着自己捏出的大小不一的元宵兴奋地说:“我要把这个带回去给妈妈尝尝。”旁边的志愿者老师打趣:“你的元宵很有艺术感,煮出来可以取名大珠小珠落玉盘。”整个活动现场都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氛围。
图 4 孩子展示小猪造型元宵
煮一碗汤圆,融化冬日风霜;点一盏花灯,照亮心中温情。白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持续开展节日系列活动,为辖区居民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