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关于公布2024年鸠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等论文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论文评选结果的通知
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根据《关于开展2024年芜湖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论文评选的通知》(教研函〔2024〕10号)文件精神,区教育局于5-6月开展了2024年鸠江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经过全区各单位上报,共有386篇论文参加了本次的评选活动。经过公正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 39篇、二等奖79篇、三等奖155篇,经过公示,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布。具体评选结果详见附件。
附件:2024年鸠江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心理健康等论文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题论文评选结果
鸠江区教育局
2024年9月4日
附: 2024年鸠江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暨思政课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专题论文评选结果 |
||||||
序号 |
标题 |
学段 |
学科 |
姓名 |
单位 |
奖次 |
1 |
PBL教学模式下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谢林芝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一 |
2 |
《评估指南》指引下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实践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徐超 |
芜湖市鸠兹实验幼儿园 |
一 |
3 |
三“思”而行 趣生活 ——幼儿园幼小衔接生活准备的思与行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徐小娟 |
芜湖市海晏路幼儿园 |
一 |
4 |
四创四游:基于沙水游戏的“随性表征”提升中班幼儿创造力的路径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汪艳娟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一 |
5 |
长三角四所幼儿园协同创生“四叶草”课程的实践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黄志静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一 |
6 |
“望、闻、问、切”四部曲 ——以皮影戏项目化活动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肖静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一 |
7 |
基于“三段式回想”的大班建构游戏拓展路径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汪婷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一 |
8 |
《幼儿园内同伴冲突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顾文静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一 |
9 |
芜湖市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实践与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陈鑫鑫 |
芜湖市安澜路幼儿园 |
一 |
10 |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马茜茜 |
芜湖市沈百南路幼儿园 |
一 |
11 |
生命教育引发对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以大班课程故事《生命的密码》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朱玲玲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一 |
12 |
花之奇葩,色之风韵 ——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主题活动实施路径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刘佳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一 |
13 |
4-6岁幼儿角色游戏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贾月 |
芜湖市鸠兹实验幼儿园 |
一 |
14 |
班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马燕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一 |
15 |
儿歌与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陶追 |
芜湖市雍南幼儿园 |
一 |
16 |
以生为本,以爱为源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褚嘉欣 |
芜湖市银湖实验幼儿园 |
二 |
17 |
投放.组合.解构------三部曲推进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探索行为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刘珍 |
芜湖市二坝中心幼儿园 |
二 |
18 |
玩转童年,传承文化——幼儿游戏中感知民族文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孙敬杰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二 |
19 |
玩转传统,快乐成长: 民俗游戏与幼儿全面发展的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文倩 |
芜湖市辰星幼儿园 |
二 |
20 |
“混”出欢乐 “戏”出成长——基于混龄自主游戏场景 发展幼儿综合素养的思考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胡丹丹 |
芜湖市安澜路幼儿园 |
二 |
21 |
探索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有效开展路径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赵婷婷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二 |
22 |
融合多方资源 探索幼儿园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汪洁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二 |
23 |
浅析幼儿园教学中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陶盛云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二 |
24 |
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中的探索与反思 ——以大班课程故事《好事“花”生》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邢瑶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二 |
25 |
浅析八大思维图示法在幼儿园项目式学习中的支架作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唐业婷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二 |
26 |
探索园本教研方式,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柯瑶 |
芜湖市九华北路幼儿园 |
二 |
27 |
“兴之所起,趣之为开”—记小班班本课程“嘿,小蚂蚁”的实施和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蒋美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二 |
28 |
“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研究——以中班种植活动“黄瓜记”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刘燕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二 |
29 |
陶行知思想在小班自主游戏中的运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柔丝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二 |
30 |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卉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二 |
31 |
融合地理冒险元素的自主游戏对大班幼儿探索能力的影响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崔艳丽 |
芜湖市安澜路幼儿园 |
二 |
32 |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周甜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二 |
33 |
《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邓丽娟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二 |
34 |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产生原因及干预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余婷婷 |
芜湖市石城湖实验幼儿园 |
二 |
35 |
论文《巧用自制玩教具,助力幼儿游戏经验的获得》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婷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二 |
36 |
思政元素渗透:幼儿德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玉婷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二 |
37 |
幼儿园创意美术教育有效开展方式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徐山 |
芜湖市辰星幼儿园 |
二 |
38 |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程瑞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二 |
39 |
浅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与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姜婷婷 |
芜湖市九华北路幼儿园 |
二 |
40 |
“足”梦童年“球”乐童心——幼儿园足球园本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武海贞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二 |
41 |
浅谈如何在种植区培养幼儿的能力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陈先艳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二 |
42 |
家园共育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蕾 |
芜湖市辰星幼儿园 |
二 |
43 |
幼儿园探索式自然课程促进儿童深度学习实践反思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梦婷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二 |
44 |
《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实践与意义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陆青青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二 |
45 |
主题活动与游戏相结合的“主题性游戏”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悦 |
芜湖市九华北路幼儿园 |
二 |
46 |
美育视角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译泽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三 |
47 |
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于雯琪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三 |
48 |
“巧”支架,“绘”阅读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徐皓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三 |
49 |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运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汪向明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三 |
50 |
浅谈园本课程背景下如何生成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芦珊珊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三 |
51 |
多维支持:班本化课程助推幼儿前书写发展的进阶式探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陈娟 |
芜湖市海晏路幼儿园 |
三 |
52 |
乡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问题与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邓琳琳 |
芜湖市白茆六洲幼儿园 |
三 |
53 |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时长对游戏的影响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沈云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三 |
54 |
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施桥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三 |
55 |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创意自主游戏对小班幼儿情绪表达的作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陆婧婷 |
芜湖市安澜路幼儿园 |
三 |
56 |
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支持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温海潮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三 |
57 |
农村幼儿园劳动教育特征多元化路径探析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阮娜娜 |
芜湖市雍镇中心小学 |
三 |
58 |
自主·探索·生长 儿童本位农村幼儿户外混龄游戏实践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陈鸿鸣 |
芜湖市二坝中心幼儿园 |
三 |
59 |
“教学做合一”,促进幼儿园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齐丹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三 |
60 |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杨玉 |
芜湖市汤沟中心幼儿园 |
三 |
61 |
农村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胡芸芸 |
芜湖市白茆套南幼儿园 |
三 |
62 |
畅玩游戏,欢乐共成长——乡镇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实践初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燕 |
芜湖市雍南幼儿园 |
三 |
63 |
幼儿园艺术教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探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美龄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三 |
64 |
幼儿园自然野趣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戴钰 |
芜湖市辰星幼儿园 |
三 |
65 |
“活教育”理念下的食育探究之路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沙小如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三 |
66 |
浅谈趣味游戏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潘晨 |
芜湖市禾青幼儿园 |
三 |
67 |
《再见,幼儿园》活动的教育价值浅析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胡清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三 |
68 |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游戏课程化有效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魏仙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三 |
69 |
探析推进幼儿自主游戏有效提升的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耿文君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三 |
70 |
幼儿园自主游戏需要具备的条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晋悦 |
芜湖市银湖实验幼儿园 |
三 |
71 |
浅析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及教学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肖尚桥 |
芜湖市褐山实验幼儿园 |
三 |
72 |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课中的应用探究-以编织游戏应用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刘星 |
芜湖市银湖实验幼儿园 |
三 |
73 |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文凯玲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三 |
74 |
农村幼儿社会交往中的个案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吴珊珊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三 |
75 |
“沙池引流”初探沙趣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姜慧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三 |
76 |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杭雨 |
芜湖市白茆套南幼儿园 |
三 |
77 |
基于儿童本位的班本课程内容选择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聂梦奇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三 |
78 |
耕作·体验·成长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代彬彬 |
芜湖市沈百南路幼儿园 |
三 |
79 |
浅谈幼儿教育中的“小先生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杨健 |
芜湖市九华北路幼儿园 |
三 |
80 |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冯慧敏 |
芜湖市春天实验幼儿园 |
三 |
81 |
浅析在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鲍毅 |
芜湖市禾青幼儿园 |
三 |
82 |
活动样态的变革促进幼儿多元化学习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邓卉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三 |
83 |
浅谈幼儿园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朱燕 |
芜湖市兰亭幼儿园 |
三 |
84 |
“真”游戏,“真”儿童 ——以小班自主游戏“春日野炊”为例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周小雨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三 |
85 |
小班自主游戏推进策略现状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李成玉 |
芜湖市鸠江北路幼儿园 |
三 |
86 |
幼儿园行政人员管理能力的提升途径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孙青云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三 |
87 |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实施策略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高升育 |
芜湖市汤沟中心幼儿园 |
三 |
88 |
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杜鹃 |
芜湖市海晏路幼儿园 |
三 |
89 |
在幼儿教学过程当中德育发挥的作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董荔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三 |
90 |
浅谈小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高萍 |
芜湖市国泰路实验幼儿园 |
三 |
91 |
浅谈感统失调幼儿在幼儿园行为纠偏的指导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刘艺璇 |
芜湖市赤铸山路幼儿园 |
三 |
92 |
家园合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夏晶晶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三 |
93 |
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严艺 |
芜湖市祥泰路幼儿园 |
三 |
94 |
《幼小衔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李凡 |
芜湖市启辰实验幼儿园 |
三 |
95 |
授“幼”以鱼,不如授“幼”以渔 ——浅谈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的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胡召荣 |
芜湖市海晏路幼儿园 |
三 |
96 |
农村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发展现状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夏莹莹 |
芜湖市白茆套南幼儿园 |
三 |
97 |
以主题教学活动为载体 推进角色游戏的开展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李晓宇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 |
三 |
98 |
浅议后勤园长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丁亚利 |
芜湖市鸠兹实验幼儿园 |
三 |
99 |
论超前教育在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跃凤 |
芜湖市九华北路幼儿园 |
三 |
100 |
班本课程“遇‘稻’你”实施初探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翠莲 |
芜湖市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 |
三 |
101 |
农村家长幼儿园游戏观的调查分析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王雅玲 |
芜湖市辰星幼儿园 |
三 |
102 |
幼儿扎染的实践研究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胡秋萍 |
芜湖市春天实验幼儿园 |
三 |
103 |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预防与治疗 |
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 |
张小倩 |
芜湖市春天实验幼儿园 |
三 |
104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初探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张成敏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一 |
105 |
强化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导向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袁雨露 |
芜湖市育文学校 |
一 |
106 |
切实推进校本教研构建“1+2+4”思政育人模式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龙先如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一 |
107 |
数字资源赋能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实践和思考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包宗燕 |
芜湖市螺百中心小学 |
二 |
108 |
大思政领域下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初探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邢玉娟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二 |
109 |
铸魂育人守初心,春风化雨润桃李——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江爱民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二 |
110 |
借力思政鼓角,奏响生命乐章 ——思政教育融入初中生物课堂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马月华 |
芜湖市三汊河初级中学 |
二 |
111 |
小学思政教育中革命故事的融合与实践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吴秀倩 |
鸠江区二坝镇永庆小学 |
二 |
112 |
数字化教育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课堂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蔡芳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二 |
113 |
中学语文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杨祺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二 |
114 |
小学思政课程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倪庆华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二 |
115 |
大思政视野下落实小学劳动教育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张雁川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二 |
116 |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之小学阶段现状和对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刘小绒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17 |
芜韵传承——传承芜湖非遗文化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洪加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18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以《白杨礼赞》为例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吴庆华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三 |
119 |
集团办学模式下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策略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张俊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20 |
小学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汪小芳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三 |
121 |
建构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黄章敏 |
鸠江区二坝镇骆跳小学 |
三 |
122 |
小学思政一体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陆德平 |
鸠江区汤沟镇三汊河小学 |
三 |
123 |
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研究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沈素影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三 |
124 |
构建党团队一体化推进下新时代九年贯 制学校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
肖荣 |
芜湖市崇文学校 |
三 |
125 |
五育融合以劳育人-项目式学习在少先队劳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韦玮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一 |
126 |
全域思政:新时代强化队员政治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诸贤慧 |
芜湖市星辰学校 |
一 |
127 |
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活动融合的实践探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王宁宁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一 |
128 |
笔墨建队,传承育人——浅析少先队水墨画活动教育实践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任晴 |
鸠江区二坝镇骆跳小学 |
一 |
129 |
“双减”背景下的社区少先队活动探析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王兴 |
芜湖市皖江小学 |
一 |
130 |
《教育是慢的艺术》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田霞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一 |
131 |
基于地域资源构建校外(社区)少先队活动的实践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汪磊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二 |
132 |
“大思政”理念下少先队红色教育跨学科教研 路径探索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高代红 |
芜湖市皖江小学 |
二 |
133 |
《新时代少先队党史教育策略探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倪伟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二 |
134 |
五育并举与融合 红领巾下受益多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唐永飞 |
芜湖市沈巷镇中心小学 |
二 |
135 |
体验传统节日,铸就少先队魂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秦心怡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二 |
136 |
农村小学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微+” 少先队活动的探索思考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钟聪 |
鸠江区二坝镇永庆小学 |
二 |
137 |
少先队活动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与实践路径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尹付飞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二 |
138 |
基于“思政一体化”探究少先队队前教育的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马文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三 |
139 |
新时代背景下少先队团队建设实践与探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伍吉梅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三 |
140 |
建构主义视角下少先队活动课程优化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马君 |
鸠江区二坝镇惠生小学 |
三 |
141 |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的创新与实践探索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刘超 |
芜湖市汤沟观安小学 |
三 |
142 |
基于课程资源建设的初中少先队活动设计与实践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叶瑞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三 |
143 |
新时代新背景新教养新育人 新征程新精神新创造新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汪冬年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144 |
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浅谈农村少先队工作的有效性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黄金艳 |
鸠江区二坝镇东武小学 |
三 |
145 |
人才视角下城乡结合部少先队活动 创新路径探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戴悦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三 |
146 |
寻文化之根,扬少年自信——传统文化视角下提高少先队员自立自强意识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王毛毛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147 |
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引导少先队组织建设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陈磊 |
沈巷镇丰圩小学 |
三 |
148 |
激活少年心,铸就未来梦 ——红色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的融合实践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敖元娟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49 |
《浅谈在农村小学少先队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陶蓉 |
芜湖市螺百中心小学 |
三 |
150 |
课程思政视角下少先队劳动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朱瑶萍 |
芜湖市五显中心小学 |
三 |
151 |
当下勇当小科学家 未来争当大科学家 ——浅谈科技与少先队的融合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徐秀慧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52 |
红色教育永流传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何蕾 |
鸠江区白茆中心小学 |
三 |
153 |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新时代少先队员——基于红色教育传承的现代实践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尤良如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154 |
基于少先队活动的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鲁传骁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三 |
155 |
少先队员组织认同的全方位培养路径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翟炜 |
鸠江区汤沟镇秀石小学 |
三 |
156 |
“双减”背景下乡村小学少先队社团建设的策略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章猛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三 |
157 |
我入队 我光荣——探讨少先队仪式感教育的优化路径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晋万丽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58 |
少先队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化整合研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许娟 |
芜湖市皖江小学 |
三 |
159 |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农村学校少先队活动的转型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蒋延亮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60 |
浅析少先队良好家风践行活动的开展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郎圣积 |
芜湖市沈巷镇中心小学 |
三 |
161 |
中国传统文化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传承与应用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沈腊香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三 |
162 |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少先队红色故事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丁丹丹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三 |
163 |
少先队传承红色基因的载体与路径探究 |
少先队活动 |
少先队活动 |
王连云 |
鸠江区汤沟镇三汊河小学 |
三 |
164 |
入境寻情,情知所起 |
中学 |
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 |
杨慧 |
芜湖市崇文学校 |
二 |
165 |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究 |
中学 |
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 |
葛赛男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二 |
166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教师素质专业化提升探析 |
中学 |
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 |
刘宗斌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二 |
167 |
法治案例的摘选艺术 |
中学 |
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 |
唐琼 |
芜湖市三汊河初级中学 |
二 |
168 |
双减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创新素质教学策略 |
中学 |
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 |
徐海平 |
鸠江区汤沟中心学校 |
三 |
169 |
OH卡牌在小学生情绪自我觉察与调节中的应用探索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杨洋 |
芜湖市鸠兹小学 |
一 |
170 |
绘本故事与心灵对话 ——叙事疗法赋能小学生情绪管理的实践探索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陈如萍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一 |
171 |
乡镇教师应对小学生告状行为心理研究之策略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王小军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一 |
172 |
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熊玮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二 |
173 |
以画传“话”,呵护成长 ——绘画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彭荣凤 |
芜湖市沈巷镇中心小学 |
二 |
174 |
携手关爱,共育阳光心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推进策略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宋敏 |
芜湖市雍镇中心小学 |
二 |
175 |
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刘玲玲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二 |
176 |
城市教师应对小学生“情绪管理”专业技能提升策略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葛雪梅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二 |
177 |
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实践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汪秦裳 |
鸠江区二坝镇永庆小学 |
三 |
178 |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朱晓颖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79 |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分析及疏导方法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车小飞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180 |
《等春来,赏花开,用心呵护真善美》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朱定翠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
181 |
透视心灵 关注成长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吴花玲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182 |
基于体育学科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唐丽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三 |
183 |
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赵露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84 |
情境体验,体悟践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赵慧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185 |
让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王华睿 |
芜湖市鸠兹小学 |
三 |
186 |
民间传统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浅析民间传统游戏在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陶忠梅 |
芜湖市沈巷镇中心小学 |
三 |
187 |
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余小龙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88 |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索 |
心理健康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吴彦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89 |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探析 |
小学 |
劳动 |
李业强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一 |
190 |
《三维融通打造特色课程,三步实践深化立德树人》 |
小学 |
劳动 |
王倩 |
芜湖市鸠兹小学 |
二 |
191 |
探索、实践、成长: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与实施 |
小学 |
劳动 |
赵丹 |
芜湖市雍镇中心小学 |
二 |
192 |
为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做加法 |
小学 |
劳动 |
周悦 |
芜湖市鸠兹小学 |
二 |
193 |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 |
小学 |
劳动 |
程海培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94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
小学 |
劳动 |
樊馨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195 |
《以文化人,以劳育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究》 |
小学 |
劳动 |
倪可 |
鸠江区白茆中心小学 |
三 |
196 |
以《“纸悦创·美纪念”设计制作纪念品》为例谈“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新劳动教育 |
小学 |
劳动 |
陈军霞 |
鸠江区白茆镇三官殿小学 |
三 |
197 |
劳动教育视域下社团课程的实践研究 |
中学 |
劳动 |
李晶 |
芜湖市鸠兹中学 |
三 |
198 |
小学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
小学 |
劳动 |
凌妹 |
鸠江区汤沟镇三汊河小学 |
三 |
199 |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
小学 |
劳动 |
杨娟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200 |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启发性思维的应用 |
小学 |
美术 |
杨婵娟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一 |
201 |
德育融合视域下美育融入传统文化品牌教育建设——以校本课程“汉文化日”特色活动为例 |
小学 |
美术 |
王梅君 |
芜湖市皖江小学 |
二 |
202 |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
小学 |
美术 |
李玮琪 |
鸠江区二坝镇东武小学 |
二 |
203 |
小学美术寒暑假校外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 |
小学 |
美术 |
刘鹏飞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204 |
浅谈在国画社团活动中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 |
小学 |
美术 |
万福志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三 |
205 |
新课标背景下红色文化小学美术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 |
小学 |
美术 |
应仙子 |
芜湖市沈巷镇中心小学 |
三 |
206 |
点亮苍穹,美润童心: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策略 |
小学 |
美术 |
晋静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三 |
207 |
深化问题研究 优化思维品质 |
中学 |
数学 |
周久红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一 |
208 |
宏观探析架构单元,微观设计关联素养 |
中学 |
数学 |
黄燕 |
鸠江区汤沟中心学校 |
一 |
209 |
课程思政融入初中数学的实践分析——以“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教学为例 |
中学 |
数学 |
马胜红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一 |
210 |
相似三角形解题教学应突出的三个关注点 |
中学 |
数学 |
许亭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二 |
211 |
具身认知理论下的初中数学实验课设计 |
中学 |
数学 |
龙小枝 |
芜湖市鸠兹中学 |
二 |
212 |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革新:对分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
中学 |
数学 |
季培培 |
芜湖市三汊河初级中学 |
二 |
213 |
浅谈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 |
中学 |
数学 |
李胜玉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二 |
214 |
初探初中数学“数学思想”式教学(一) |
中学 |
数学 |
何小涛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三 |
215 |
浅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方法 |
中学 |
数学 |
万玉立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
216 |
中考数学复习中的错题分析与教学改进 |
中学 |
数学 |
刘慧莲 |
芜湖市星辰学校 |
三 |
217 |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精准教学案例探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正数与负数”为例 |
中学 |
数学 |
黄海明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
218 |
知识因问题生长 “三会”因问题生根——以“不等式及其解集”为例 |
中学 |
数学 |
唐卉 |
芜湖市崇文学校 |
三 |
219 |
“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上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
中学 |
数学 |
耿兴国 |
鸠江区汤沟中心学校 |
三 |
220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体系构建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孙锦辉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二 |
221 |
《AI智慧操场落地中小学应用的效果与分析》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朱美莹 |
芜湖市育文学校 |
二 |
222 |
“学练赛评”一体化视域下初中体育课堂构建探讨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凌涛 |
芜湖市鸠兹中学 |
三 |
223 |
初中生跳绳技术能力提高方法研究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刘洋 |
鸠江区六洲初级中学 |
三 |
224 |
从心理活动的角度出发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肖洁如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三 |
225 |
“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长跑游戏化教学的探索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施毅春 |
芜湖市雍镇初级中学 |
三 |
226 |
《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唐强辉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
227 |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
中学 |
体育与健康 |
喻昌霞 |
芜湖市八角学校 |
三 |
228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实践探究——以“相册内容快制作”为例 |
中学 |
信息科技 |
任亚萍 |
芜湖市崇文学校 |
二 |
229 |
项目化学习在信息科技实践中的应用 |
中学 |
信息科技 |
邢修林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三 |
230 |
项目式学习对提高小学音乐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
小学 |
音乐 |
石娇 |
鸠江区二坝镇东武小学 |
二 |
231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 |
音乐 |
季金凤 |
芜湖市螺百中心小学 |
二 |
232 |
芜湖市戏曲读本新探——以黄梅戏《夫妻观灯》同课异构为例 |
小学 |
音乐 |
黄儆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二 |
233 |
小学音乐与思政教学德美融合路径探析 |
小学 |
音乐 |
张力榛 |
沈巷镇螺百联合小学 |
三 |
234 |
浅析视唱练耳在儿童长笛启蒙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小学 |
音乐 |
汪振鑫 |
芜湖市崇文学校 |
三 |
235 |
主题书刊推动整本书阅读探究 |
小学 |
英语 |
李兰花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一 |
236 |
课程思政下的小学英语探究型作业留置研究 |
小学 |
英语 |
陈玲玲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一 |
237 |
新课标下优化板书设计对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应用探究 |
小学 |
英语 |
李倩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一 |
238 |
让知识成为活水---作业设计走“心”亦走“新” |
小学 |
英语 |
刘倩 |
芜湖市西湾小学 |
一 |
239 |
“双减”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 |
小学 |
英语 |
周茜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一 |
240 |
小学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
小学 |
英语 |
刘桂琴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二 |
241 |
基于语用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绘本创编思考 |
小学 |
英语 |
张修云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二 |
242 |
讲好中国故事—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
小学 |
英语 |
张莹莹 |
鸠江区二坝镇中心小学 |
二 |
243 |
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单元整体听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
小学 |
英语 |
丁娟 |
芜湖市鸠兹小学 |
二 |
244 |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 |
英语 |
赵丽 |
鸠江区二坝镇永庆小学 |
三 |
245 |
关注差异,分层发展 ——小学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 |
小学 |
英语 |
王蕾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246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教学策略的探究 |
小学 |
英语 |
吴婧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三 |
247 |
情景交融,单元统整——基于主题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改革探析 |
小学 |
英语 |
孙键 |
芜湖市清水小学 |
三 |
248 |
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
小学 |
英语 |
吴瑶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249 |
“玩”中学, “乐”中习——“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假期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
小学 |
英语 |
史美玲 |
芜湖市大阳垾小学 |
三 |
250 |
大观念下的英语小课时教学设计方式初探 |
小学 |
英语 |
陈丽君 |
芜湖市沈巷中心小学二小分校 |
三 |
251 |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落地生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分析 |
小学 |
英语 |
朱昀 |
芜湖市凤鸣实验小学 |
三 |
252 |
浅谈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式研究 |
小学 |
英语 |
张雅琴 |
芜湖市皖江小学 |
三 |
253 |
"双减“下初中语文假期作业设计的流程与策略 |
中学 |
语文 |
缪家红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一 |
254 |
在咬文嚼字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
中学 |
语文 |
许阳 |
芜湖市星辰学校 |
一 |
255 |
优化作业减负担 精心设计提素养 |
中学 |
语文 |
吴梦雅 |
芜湖市翰文学校 |
二 |
256 |
基于PAD模式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探索 |
中学 |
语文 |
孙小丽 |
芜湖市三汊河初级中学 |
二 |
257 |
《例谈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整本书层次阅读策略》 |
中学 |
语文 |
尹庆龙 |
芜湖市五显初级中学 |
二 |
258 |
母题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思辨化阅读教学探索 |
中学 |
语文 |
刘静秋 |
芜湖市鸠兹中学 |
二 |
259 |
培育文化自信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谈培养 学生文化自信的策略 |
中学 |
语文 |
朱淑玉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二 |
260 |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 |
中学 |
语文 |
王雪君 |
芜湖市三汊河初级中学 |
三 |
261 |
浅探初中语文假期作业融合思政教育的 “因”与“路” |
中学 |
语文 |
任俊丽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三 |
262 |
跨学科思维下初中古诗学习实践探究 |
中学 |
语文 |
唐美 |
芜湖市翰文学校育才分校 |
三 |
263 |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
中学 |
语文 |
周丹丹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三 |
264 |
用“例”道打通教学中的“任督二脉” —— 初中语文举例教学的有效性及原则性探究 |
中学 |
语文 |
王文卓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
265 |
假期作业融思政 桃花源里觅诚信——以《桃花源记》课本剧假期作业为例谈 |
中学 |
语文 |
陈云青 |
芜湖市第三十二中学 |
三 |
266 |
双减背景下简约高效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与探究 |
中学 |
语文 |
马可进 |
鸠江区二坝中心学校 |
三 |
267 |
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型思维培养——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 |
中学 |
语文 |
章珊珊 |
芜湖市星辰学校 |
三 |
268 |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考场作文地探究 |
中学 |
语文 |
刘霞 |
鸠江区汤沟中心学校 |
三 |
269 |
真阅读·真思考·真分享: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实践探究 |
中学 |
语文 |
周友宏 |
芜湖市黄山寺学校 |
三 |
270 |
课堂小社会 生活大语文--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究 |
中学 |
语文 |
殷红兵 |
鸠江区白茆中心学校 |
三 |
271 |
基于情境创设的语文作业设计实践 |
中学 |
语文 |
翁业红 |
芜湖市育文学校 |
三 |
272 |
双减之下在行游情境中学写游记落实核心素养 |
中学 |
语文 |
樊景 |
芜湖市鸠兹中学 |
三 |
273 |
初中文言散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 |
中学 |
语文 |
李玲玲 |
芜湖市西湾中学 |
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