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鸠江区二O一八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5-06 15:13信息来源: 鸠江区统计局阅读次数: 字体:【  

芜湖市鸠江区统计局    芜湖市鸠江区统计局普查中心

2019424日)

 

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387.1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6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02.0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168.38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4.3:52.6:43.1调整为4.352.243.5

财政税收。财政总收入52.29 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59亿元,增长5.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12.58亿元,增长28.6%;企业所得税3.07亿元,增长58%;个人所得税0.73亿元,增长11.6%;契税3.83亿元,增长9.2%

全年财政支出32.3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49亿元,增长312.6%;公共安全支出0.74亿元,增长47.7%;科技支出1.22亿元,增长43.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8亿元,增长15.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2亿元,增长10.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14亿元,增长5.9%;医疗卫生支出1.61亿元,增长3.4%

 

二、农   

农业生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149公顷,棉花325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7022公顷。粮食产量11.29万吨,比上年增长7.64%;棉花产量0.29万吨,增长3.67%;油料产量1.91万吨,减少6.69%;蔬菜产量45.53万吨,增长4.23%。肉类产量1.52万吨,水产品产量0.8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8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7573台。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5812吨,农村用电量16957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3.92亿元,增长1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9.56亿元,增长3.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30.93亿元,增长12.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22.47亿元,增长5.1%;其他类型企业实现增加值0.95亿元,增长37.6%

工业效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1.1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利税合计37.19亿元,增长31.2%;实现利润总额22.83亿元,增长45.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62.7%,比上年下降34.4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96.8%,比上年增长0.3%

规模以上工业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米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7%;铜材11.98万吨,增长4.6%;钢材15.65万吨,下降4.7%;电工仪器仪表233.95万台,下降45.8%;工业机器人3870套,增长16.2%;塑料制品12785吨,增长14.8%;电力电缆32407千米,增长17.0%

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 207.4亿元,比上年增长 16.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8.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2.3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3.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3.2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2.7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6.19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32.73亿元,其中房地产投资105.14亿元,增加19.9%

重点项目。工业项目:建成: 酷哇智能行李箱、机器人孵化器二期、福派护理用品智能制造基地、舜富铝合金汽车部件、瑞拓汽车线圈、裕原工业阀门、铭斯特玻璃装备、优力精密注塑件、昌辉汽车传感器、河南飞龙汽车水泵二期等;加快建设:合力焊接自动化设备、北林孵化器、海格力斯集成二期、龙森新型建材、双翼航空制造研发中心、佳宏高温自控温拌热带、恒驰钢结构及装配式绿色建筑、德力电机等;开工建设:佩吉特种机器人、普迈科集成二期、杰锋汽车动力研发中心、苏立电加热管智能制造基地、大洋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双林汽车注塑件、翌孮环保装备、元禧汽车发动机总成及底盘自动化焊接等。

三产项目:伟星雍景台、祥生府、伟星院子东区、金鹏龙玺台、保利香颂庄园等住宅小区、新华联文化旅游项目二期(环湖地块)开工建设。南翔万商D1地块以及中梁雍景府、保利信达熙悦府、安展蔚然家园、海创汀海一品、新华联铂悦府、伟星玖樟台、伟星天樾、伟星公园天下、华景苑、南苑豪庭等住宅小区加快建设。

 

五、招商引资和开发区建设

招商引资。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6亿美元,同比增长8.3%;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70亿元,同比增长10%;招商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02.7亿元。

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个:上海绿地集团全球进口商品(芜湖)运营中心暨皖苏总部项目;

上市公司投资项目2个,分别是:顺丰集团芜湖顺丰创新产业基地项目、上海绿地集团全球进口商品(芜湖)运营中心暨皖苏总部项目。

外商投资项目4个,分别是:通和技研3C、家电、新能源行业自动化系统集成项目,铭青机电年产300套高端精密模具生产制造项目,台湾一原金属高端智能自动化控制电磁阀类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乐博管风琴项目。

鸠江经济开发区。全年开发区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5亿元,增长24.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03.5亿元,增长11.4%;实现财政收入27.2亿元,增长23%,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中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获评全省开发区考核前30名。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加快集聚。芜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前已集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企业108家,其中基地核心区已集聚企业77家。基地已形成了埃夫特、瑞思、希美埃等企业集聚的工业机器人企业集群;奥一精机、固高自动化、翡叶动力等企业集聚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集群;酷哇、星途科技等企业集聚的服务及特种行业机器人企业集群;普迈科等企业集聚的系统集成企业集群,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全产业链。2018年机器基地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44.28亿元,同比增长35.47%;实现税收8.24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

 

六、内外贸易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44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73亿元;零售业零售额159.16亿元;住宿业零售额0.48亿元;餐饮业零售额13.38亿元。

对外贸易。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38774.24万美元,比上年降低1.63%。其中:出口22277.01万美元,增长1.19%;进口16497.23万美元,降低5.20%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38家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56家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16家。立项实施省、市科技重大(重点)专项20项(其中省重大专项2项、省重点研发1项)。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融汇化工公司、宏春木业公司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哈特研究院、安普研究院、酷哇研究院3家企业入选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哈特研究院、恒耀汽车零部件公司分别获批国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研发平台达63个。

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4家企业列入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试点单位,9家企业列入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单位达11家,省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达15家。8家企业荣登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5172件,增长率58.02%,发明专利授权709件,增长率35.5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70件,增长率46.85%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洽谈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个(其中博士22人),招引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总数达39个。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许礼进、酷哇机器人公司何弢分别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何弢团队获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00万元债权扶持。

教育。年末,拥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1(含民办1)、初中12所、小学58(不含不计校数教学点4)。在校学生32878人,专任教师2380人。其中:初中学生9324人,专任教师893人;小学学生23554人,专任教师1487人。

2018年,鸠江区获得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获得省优秀等次,获得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功组织奖及安徽省第二届校园读书创作征文优秀组织奖。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0个;文体协会16家;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藏书3万册;镇街文化站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7个;农家书屋73个,藏书13.2万册。新建全民健身苑7套、新增体育场地面积350平方米。全年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举办大型群众性文体活动10场次,参加活动人员达3万人次;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演出65场次;送电影下乡进社区727场次;新增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名、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9名;完成我区800人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积极配合芜湖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做好辖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卫生。2018年底,全区有公共卫生事业单位3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和区卫生监督所;区医院,4个镇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2个村卫生室,民营医院16家,个体诊所50家。全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总共707人,全科医师118人,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2.38名,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生。

截止12月,全区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408532份,建档率82.53%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40105人、健康管理率67.01%;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44548人(管理任务数44500人),其中规范管理人数30883人,规范管理率69.33%;Ⅱ型糖尿病患者13408人(管理任务数13400人),其中规范管理人数8381人,规范管理率62.51%;共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470,检出率为4.88‰;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完成29093人,覆盖率 48.61%3岁以下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完成9320人,覆盖率48.61%;卫生监督协管覆盖率达100%

计生。全区统计年度以来共出生5775人,出生率11.13‰,人口自然增长率5.61‰,数量政策符合率99.10%,政策符合率96.92%,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6,一孩及二孩孕情掌握率95.25%,总孕情及时发现率80.60%,综合节育率90.71%。全区已婚育龄妇女9.61万,流动人口15.19万(其中流入人口4.34万,流出人口10.85万)。

 

九、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总长度45.798公里。其中:二坝镇1(毛变路),长6.922公里;沈巷镇1条(八曹路),长5.522公里;汤沟镇8条(沙东路、三东路、汤福路、五显路、南埂路、王余路、小周路、后前路),长21.323公里;白茆镇5条(六江路、临黑路、东流路、中坝路、水口路),长12.031公里。保障住房年度分配9097户,其中实际入住4693户;租赁补贴发放441户,其中新增14户,累计完成9538户。改造危房249户,发放补助资金348.2万元。2018年我区“大绿化”项目建设12个,总绿化面积约30.7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29.73万平方米,绿化提升面积约1万平方米,绿道建设长约1.4公里。完成18条黑臭水体整治。整治二坝镇龙泉小区、四褐山街道褐山花园一期和曹姑新村、清水街道清苑、怡园小区共计5个城市老旧小区。完善安置住宅区物业服务市场化机制,采取多元化、多角度考核评价机制对物业企业进行考核。

城市管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服务、优化管理、规范执法。开展城市卫生“净化”提升行动,道路保洁“路见本色”。完成全区道路、公厕、垃圾站新一轮环卫市场化运作。完善餐厨垃圾收运监管、登记管理制度。在江北四镇试点了农村垃圾简单分类;在万科南区、市政府机关、区政府机关试点开展城市垃圾分类。开展城市面貌“美化”提升行动。规范商业区新设店招和临时性占道审批,拆除未经审批的各类广告店招户外广告100余处。开展城市建设“序化”提升行动。2018年新建8座公厕及改造13座公厕任务全部完成。渣土运输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处罚各类违法违规运输行为41起罚款18.51万元。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清理农村各类垃圾4.2万余吨,江北四镇户集、村收、镇运、区中转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经形成。旱厕改造统筹推进,完成农户旱厕改造2751座。“两治三改”违建治理统筹推进,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03处,总面积35181㎡。实现市容整治常态化,先后开展集中整治行动210余次,出动人员5000人次,规范、取缔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象5800余处次,暂扣物品700余件。不断创新城市管理考评,对照市、区各项城市管理考核方案和范围,完善了区级城市管理考评办法,切实做好城市管理日常考评、农村垃圾治理及旱厕改造考核、黑臭水体考评等工作,按时按期编发考核通报,及时兑现考评奖惩。建立了中队法制员制度、执法公示等制度,统一规范执法文书。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1.41万人。全区人口中,男性人口26.42万人,女性人口24.9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61人,出生率为12.83‰;全年死亡人口2488人,死亡率为4.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97‰。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84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47元,增长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92元,增长9.2%。(因2017年鸠江区与经开区合并发布数据,2018年单独出数,由于人口变动导致全体居民数据与上年不可比,故2018年不发布鸠江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十一、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年组织开办就业技能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1485人。新增创业企业2602户、个体工商户3713户。上报创业扶持资金625万元,兑现并落实各类补贴资金达679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5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共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6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37%

2018年度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41万人(其中在职6.63万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 6.9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5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5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4.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0.3万人,新增缴纳住房公积金6706人。全区39.4万人参加了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居民参保35.1万人,中小学参保2.4万人,高校大学生参保1.9万人。

社会福利和社区。全面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年共支出各类救助金12358.53万元。享受低保待遇127539人次;医疗救助8423人次;二次医疗救助18人次;临时救助651人次;重大传染病救助156人次;孤儿生活补助802人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0764人次545.4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404人次499.98万元。重点优抚对象3040人,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1751.6万元。80岁以上13603人发放高龄津贴。时全面启动了特困人员认定工作,2018年我区已认定特困人员337人,其中335人属于集中供养,2人属于分散供养,全年累计发放670人次566150元。

全区现共有5所公办养老机构,784张床位,451位住养老人。鸠江区已安装智能化养老呼叫器2450,政府保障990人,其中给予392名困难老人免费安装老人机。累计提供咨询、救助等各类服务41128余次。对符合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452人,年补贴资金74余万元。

合理整合社区,20183月将官陡街道16个社区居委会,撤并调整为14个,撤销光明、弋江两个社区居委会,将原光明社区居委会全部区域划入青锋社区居委会管理;将原弋江社区居委会全部区域划入星辰社区居委会管理。我区现辖沈巷、二坝、汤沟、白茆4镇与清水、官陡、湾里、四褐山、裕溪口5个街道,共有51个社区、56个村。在全区选取观岚、万春等14个社区开展“我们是一家人”社区治理新模式试点创建活动。自729日正式启动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以来,通过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于92日圆满完成了全区107个村居新一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56个村产生新一届村民委会成员253人,51个社区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237人。完成107个村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推动全省第二批城乡协商示范点建设,我区沈巷镇、湾里街道、万春社区、八角村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第二批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名录。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志愿者人数达到66087人。

2018年全区各类社会组织239个,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21个。开展社会组织“三证合一”工作,启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完成2017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同时,完成赋予村居社会统一信用代码工作。

残疾人事业。截至到201812月底全区各类持证残疾人11717人。为755名精神病患者进行免费发药,拨付资金75.5万元;为71名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我会扶持了40名残疾人个人创业,扶持资金8万,扶持建设11个阳光大棚,扶持资金5.5万,累计投入扶持资金13.5万元。新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个,复核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个,发放扶持资金11万元;组织145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921名残疾学生和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发放教育资助资金74.35万元;15名贫困残疾大学生发放助学资金2.25万元。做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为24名残儿康复安置转送,发放康复资金36万元;为55名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发放评定补贴0.825万元;为65名残疾人发放了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1.69万元。做好2018年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 由残疾人专委、民政助理员、村干部、网格员等组建了一支由116人组成的登记员队伍,参与率达100%。我区持证残疾人总数为11630人,完成调查填表的人数10937人,其中入户调查的人数为10799人,电话调查的人数为138人,入户率为98.74%PC采集1288人,APP采集10068人,APP采集率为88.66%。认真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2018年全区有精准康复需求人残疾人有8786人,其中辅具需求2488人,现获得精准康复6460人完成率73.53%,其中得到辅具1923人完成率77.29%。采购辅具1323件,使用采购资金61345元。

 

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