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系列报道“ 苏皖行 ”】融入长三角 鸠江在行动 ——赴苏州吴中、南京秦淮、芜湖湾沚考察学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11 14:55信息来源:中共鸠江区委 鸠江区人民政府 作者:中共鸠江区委 鸠江区人民政府 阅读次数: 字体:【    】
为深入贯彻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在鸠江区第八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之际,新一届区委班子以“向东学、往北走,奋力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我该怎么干”为主题,高规格启动外出考察学习活动。6月27日-29日,区党政代表团利用2天半时间,先后前往苏州吴中、南京秦淮、芜湖湾沚开展了第一轮考察学习。此次考察学习,既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又感到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学到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
一、开拓眼界,对标先进学经验
此次外出考察,吴中、秦淮、湾沚三地对外开放的广度、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亮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地的先进经验做法,概括起来四个字:即“新、高、大、真”。
(一)“新”是思路新、理念新、举措新。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又决定思路。一座城市的发展,要敢于超前谋划、勇于实践探索。秦淮区作为南京老城核心区,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县区,主要产业平台白下高新区占地面积仅2.29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寸土寸金,开发建设空间极其有限。面对发展空间的瓶颈,秦淮区坚持“特而精、最南京”的目标定位,率先提出学习美国“硅巷”发展经验,将新产业与老空间进行叠加,通过有机更新向“存量空间”要“增量价值”,用一座“老城”激活一池“春水”。自2018年9月秦淮区启动硅巷建设以来,不到三年时间,已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600余家,2020年区域总产值300亿元,今年目标新增科技型企业超400家,区域总产值400亿元,发展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令人震撼。
(二)“高”是定位高、起点高、标准高。登高才能望远,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考察所到之地,在城市建设上的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无不体现超前思维和先进理念。吴中太湖新城自2011年规划建设伊始,就以“代表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为目标,提出“一核一轴一带”发展思路,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仅地下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建设6年,地下智慧综合管廊系统创全国之最,拿下多个国字头荣誉,近几年才从地下建设转为地上招商。这种规划和开发的先进理念,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十分超前,对于我们加快建设江北新区具有重要借鉴和启发意义。
(三)“大”是格局大、视野大、胸怀大。格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成就就会有多大。考察所到之地,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企业家,都善于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着眼,以辩证长远的战略眼光思考和谋划发展。湾沚区一开始选择发展“高大上”的通用航空产业,很多人并不看好,但凭借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和韧劲,其通用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个企业到完备产业链的飞速发展,立足“十四五”,湾沚区立志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航空新城,将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的目标,这都得益于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大胸怀。
(四)“真”是本事真、担当真、作为真。考察所到之处,当地党委政府对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选拔培养干部机制活、力度大、措施实,当地干部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令人刮目相看。吴中区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提出打造“两勇一快”(勇当先遣队、勇做领头羊,快上新台阶)发展铁军,相继出台干部交流轮岗打造“两勇一快”活力之师、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打造“两勇一快”热血尖兵、为干部撑腰鼓劲打造“两勇一快”改革闯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两勇一快”能善干将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其目的就是全方位用好用活各类干部,从而有效激发干部干事激情活力。
二、检视自身,正视问题找差距
从鸠江自身来看,尽管经过“十三五”发展,经济总量已突破500亿,排名从全省第18位跃升至全省第12位,是全市唯一上升的县(市)区,但相比吴中、秦淮、湾沚三地,我们有些方面想得还不够远,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正视问题、奋起直追。
(一)解放思想有待进一步向实。思想解放不解放,很大程度上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的问题,有识才会有胆,才会有改革创新之勇。鸠江今天取得的成绩,每一轮发展都是思想大解放的过程,每一步跨越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但与先进地区相比,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少数干部更多停留在“想”的层面,缺少“会”的本领,有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对“基金招商”这种新打法,尽管能认识到其对撬动发展的巨大作用,为此今年我们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区级母基金,是全市第一支县区级母基金,但由于经验不足、缺乏人才等因素,目前基金投资活力不足,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尚不明显。
(二)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向大。产业是发展的基石,产业的规模水平一定程度决定发展的高度。这次考察学习,让我们进一步认清了和先进地区在产业培育上的明显差距。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作为我区首位产业,是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经过7年多发展,基地从当初5家企业、年产值不足4亿元,发展到现在集聚上下游企业140家,实现产值241.2亿元,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但与吴中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相比,无论是产业规模、企业层次都有很大差距。从规模看,我区集聚企业数占吴中区45%,其中规上企业数占20%,规上产值仅占9%。从核心企业看,吴中区集聚了汇川技术、科沃斯机器人等一批产值50亿元以上的行业领军企业,我区虽然也有埃夫特等少数龙头企业,但大多数企业尚处成长期,影响力不足,规模普遍偏小,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是空白,70%左右的企业产值在5000万以下,难以带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
(三)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向好。考察所到之处,都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最大职责,不遗余力地提升地区发展的吸引力、集聚力、竞争力。吴中服务企业是“一企一群”,由挂钩领导、板块、部门和企业组成单个项目提速微信群,实现群内“项目问题当天反映,政府处置当天答复”。正如吴中一企业家所言,和吴中政府是“互相欣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成就”。反观自身,尽管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用地摘牌即可开工,但和先进地区浓厚的营商氛围相比,与市委、市政府“1%工作法”的要求相比,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有时面对企业的诉求,少数部门依然存在只传球不进球的弊病。
(四)干部担当有待进一步向强。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一直以来,鸠江干部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总体上是一支能干事、愿干事的队伍,但相比秦淮区“人人做答卷、人人有担子”、湾沚区“再吃五年苦,不负‘十四五’”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我区少数干部还存在较大差距,过去糊涂胆大,现在畏责胆小,缺少一种向外拼向外闯的虎气、学先进追先进的志气、争着干抢着干的士气。
三、比学赶超,坚定信心再出发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有差距,不可怕,差距就是发展的潜力,差距就是努力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围绕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双招双引”、江北新区建设、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四个一号工程”为引领,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转型升级、产业赋能、江北开发、乡村振兴、环境提升、发展惠民“七大行动”,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奋力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
(一)始终坚持产业带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突出抓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这个首位产业,加快构筑产业生态,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核心技术协同创新,争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芜湖市大数据产业核心区”的定位,高标准建设数字经济“未来小镇”,努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抓好以南翔万商为核心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争创芜湖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围绕欢乐芜湖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以方特、新华联景区为依托,进一步壮大主题公园集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等传统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扶持培育一批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和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始终坚持项目牵动,增强发展新后劲。坚持“双招双引”经济发展一号工程不动摇,聚焦主导优势产业,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全面实施产业链招商,力争招引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建立完善区级招商顾问聘用机制,大力发展政府投资基金,加快打造基金丛林,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的理念,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深化“四督四保”“集中开工”等工作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实施“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制度,大力践行服务企业“1%工作法”,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和企业利润率,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新创意创造。
(三)始终坚持创新驱动,集聚竞争新优势。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传承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新文化,以全域孵化区建设为契机,筹建鸠江创新创业国际孵化社区。认真落实市人才工作“紫云英”计划,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精准制定人才政策,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各类人才。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开发区扩区工作,着力提升开发区能级和水平,力争在2025年末形成千亿元产业,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坚持“以亩均论英雄”的理念,加快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组织筹划省市试点现场会,努力形成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鸠江经验。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以与秦淮区签署双城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深入对接南京白下高新区等高端产业园区,促进园区共建项目落地鸠江。
(四)始终坚持城乡联动,构建区域新格局。坚持把江北新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鸠江区江北新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江北新区建设各项部署要求,主动做好江北部分区域托管工作的衔接,全力做好江北新区征地拆迁、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各项保障工作,精心谋划建设北湾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和沈巷工业园,形成“挺进大江北,建设新鸠江”的强大声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标准实施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惠生联圩生态建设、沈巷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官陡梦湖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振兴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聚焦打造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完善城市公园、阅读书屋、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配套,让每一位生活在鸠江的市民都能感受到人民城市的温度。
(五)始终坚持干部互动,激发干事新激情。坚定不移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号工程,启动实施机关、企业双向挂职机制和“到江北区、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新一轮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程,建立攻坚克难“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锤炼培养干部。着眼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结合我区产业培育、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发展实际需要,精准开展专业化教育培训,培育和储备一批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突出的干部队伍,努力成为抓经济、抓发展的行家里手。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切实打消“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的顾虑,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中共鸠江区委 鸠江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