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系列报道“ 苏皖行 ”】保持发展“三力” 奋进新的征程
——赴苏州吴中、南京秦淮、芜湖湾沚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中共鸠江区委书记 方忠)

发布时间:2021-08-16 11:03信息来源:中共鸠江区委书记 作者:方忠 阅读次数: 字体:【    】

为深入贯彻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在鸠江区第八次党代会刚刚闭幕之际,新一届区委班子带领区党政代表团60余人,利用两天半时间,辗转苏州吴中区、南京秦淮区、芜湖湾沚区进行考察学习。考察结束后第二天,区党政代表团即召开学习考察总结会,交流发言从晚上6点半持续至凌晨12点半,拉开鸠江区“向东学,往北走,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落实活动”序幕。总体来看,此次考察学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既开拓了视野,又取到了真经,这个真经归结起来三句话,就是“必须始终保持发展三力”。

(一)必须始终保持发展的压力。我们经常讲到压力,总觉得是负面的、消极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万物都有其相对性,有时候压力并不是负担,反而是好事。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看,总是伴随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压力,先进地区有先进地区的压力,而且是比我们更大的压力,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压力,怎么应对压力。从鸠江实际看,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亿元,总量从“十二五”末全省第18位跃升至2020年底全省第12位,是全市唯一上升的县(市)区,对此应当保持发展自信,但同时也要清醒看到,距离我们提出到202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争创“八百里皖江第一区”的奋斗目标,还面临较大发展压力。怎样变压力为动力,我们需要从吴中、秦淮、湾沚三地身上学习“三种气质”。一是追求高远的志气。吴中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352.5亿元,是鸠江区的2.6倍,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巨无霸”般的存在,但他们没有就此沾沾自喜,而是瞄准长三角更先进的地区,提出要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这启示我们,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大展宏图。站在新的起点,鸠江要想实现到202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争创“八百里皖江第一区”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拉高标杆、登高望远,跳出芜湖看鸠江,跳出安徽看鸠江,把鸠江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战略下,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真正把区域特色做特、优势做优、长板拉长,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从而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二是主动求变的勇气。秦淮区作为南京的老城区,近年来以“保护优先、有机更新、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传承文化”为总体思路,从工作布局、政策安排、财政投入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308万平米棚改任务、163个老旧小区整治,数量南京全市最多,10万户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从83%提升至95%,走出了一条老城更新、旧城创新的全新发展路径。这启示我们,变则通、通则久,一座城市的发展只有勇于创新,才能脱颖而出。站在新的起点,面对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民城市的部署要求,借鉴秦淮城市更新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坚持系统思维,在城市空间规划、城市文化营造、城市品质提升、城市治理创新等方面统筹推进,努力打造芜湖人民城市样板区。尤其在当前四褐山片区城市更新中,必须科学编制四褐山片区概念规划,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历史文化、策划运营、资金运作等方面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变“工业锈带”为“生活秀带”,把四褐山片区打造为“生态魅力滨江新片区”和“未来城北副中心”。三是众志成城的士气。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向“十四五”,湾沚区提出“区委管路线、政府冲前线、人大走一线、政协扛火线”的“四线一体”工作格局,“四线”既各有分工,又互为一体,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这启示我们,团结协作才能办大事办难事,鸠江区面对人少事多的现实矛盾,只有四大班子一起上,四个轮子一起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汇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形成万众一心的生动局面,从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调一致、行稳致远。

(二)必须始终保持发展的活力。发展活力是一个地方经济能够永葆生机、勇立潮头的不竭源泉。这次考察学习,明显感觉到,吴中、秦淮、湾沚三地无论是改革创新的大手笔,还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无不体现旺盛的生机活力。从鸠江实际看,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第一动力,鸠江经济开发区、国有企业、项目审批承诺制等一批重点领域改革大刀阔斧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人才团队数均位于全市前列,连续两年在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考核中综合成绩位居第一,连续四年民营经济考核位居全省一类县(区)前列,在不断释放发展活力的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也不断显现,对此,从吴中、秦淮、湾沚三地身上,我们也学到了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的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责任。路线和方针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面向“十四五”,秦淮区树立“人人做答卷、人人有担子”的导向,湾沚区喊出“再吃五年苦,不负‘十四五’”的口号,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这启示我们,成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梦想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只有点燃激情,才能成就事业。站在新的起点,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区域竞争态势,要想抢占先机、走在前列,就离不开一支敢于担当、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把其作为党的建设一号工程,通过打造一流干部队伍,创造一流工作业绩。首先是激发“想干事”的热情,聚焦“搭平台、建机制、强激励”,以“到江北去、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新一轮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程和制定攻坚克难“揭榜挂帅”实施方案为契机,逐步探索建立村居干部、中年干部、事业干部等覆盖各类干部的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干部把工作当成享受,把创新作为习惯,用实干诠释担当。其次是练就“干成事”的本领,把教育培训和一线导向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干部“七种能力”。同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最后要守住“不出事”的底线,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持续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引导广大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廉洁文化在鸠江蔚然成风。二是创新创造的方法和路径。吴中、秦淮之所以处于长三角领先地位,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创新创造,勇于实践探索。如秦淮区利用辖区大院大所多的优势,在南京率先启动城市硅巷建设,政府不直接管理运营,而是由经营方和投资方共同设立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管理,通过股权形成利益和创新共同体,短短不到三年时间,已集聚科技型企业600余家,2020年区域总产值超300亿元。这启示我们,惟创新者进,惟创造者强,惟创新创造者胜。当前,我们和先进地区相比,在创新创造上的差距在于“不缺想法缺办法,不缺干劲缺韧劲”。比如在“双招双引”方面,今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创新施行“8+2”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招商,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区级母基金,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同比增长5个,但在招商实践中,怎样用好用活基金招商,打通产业链堵点难点,实招硬招还不够多。对此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大胆改革创新,找准突破路径,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精神,在方法和路径上持续探索、寻求突破,才能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是落地落实的行动和措施。再好的规划蓝图,如果不行动、不落实,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秦淮区在抓落实上,每月开展“比、晒、评”,同步实施过程监测;吴中区服务企业采取“一企一群”,群内“项目问题当天反映,政府处置当天答复”等等,均体现了对待工作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这启示我们,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当前,鸠江区正面临一系列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每一项工作都拖不起、慢不得,必须从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流程入手,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抓落实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健全从“工作部署——工作推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落地——总结提升”全链条全过程的工作机制,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抓紧抓细,从而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落地落实。

(三)必须始终保持发展的定力。大道至简,贵在坚持。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有的事业甚至需要几任班子、几代人持之以恒、前赴后继、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从鸠江实际看,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以“双招双引”、江北新区建设、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四个一号工程”为引领,大力实施项目攻坚、转型升级、产业赋能、江北开发、乡村振兴、环境提升、发展惠民“七大行动”,目前已将各项任务分解细化,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但实现党代会目标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唯有始终保持发展定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才能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这方面吴中、秦淮、湾沚三地对事业发展的坚持和坚守,也给我们很大启发。一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考察所到之地,都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印象比较深的是吴中区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经过多年的扶持培育,到2020年底,已集聚相关企业200余家,规上总产值达到600亿元,科沃斯机器人、汇川技术等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扎根。产业发展壮大的背后,是吴中区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持。这启示我们,产业布局不仅要高,更是要准,只有错位竞争、打造集群,才能做大做强,发挥规模效应。立足新的起点,鸠江区确定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大数据、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在这四大产业的培育上,我们只有聚焦聚焦再聚焦,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持续补链延链强链,才能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纵观湾沚区这些年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从“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从“全域共治”到“全民共享”,从“一纸规划”到“一张名片”,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启示我们,革命事业,薪火相传,只有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个目标干到底,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鸠江和湾沚一样,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面临乡村振兴的历史重任,为此区委今年确立了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惠生联圩生态建设、沈巷高效农业产业园建设、官陡梦湖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振兴“四大工程”,对此必须坚定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到思想不摇摆、行动不犹豫,从而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四大工程”引领带动作用,走出一条具有鸠江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之路。三是坚持谋定而后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察学习中,先进地区对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令人十分震撼。吴中的太湖新城,以“代表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为目标,以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思路,仅地下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建设6年之久,地下智慧综合管廊系统创全国之最,拿下多个国字头荣誉,规划和开发理念之先进,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十分超前。这启示我们,城市建设必须立足长远、规划先行,当前随着新一轮江北新区建设逐步深入,我们把江北新区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高规格成立鸠江区江北新区建设指挥部,主动加强与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沟通对接,扎实做好征地拆迁、社会治理、环境整治等服务保障,同时积极借鉴吴中太湖新区建设经验做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北湾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沈巷工业园等重点发展平台,打造集生产、研发、服务、生活为一体的高端示范产业园区,同步建立区四大班子联系包保征收项目工作机制,组织区四大班子进驻江北现场办公,持续推动人员力量、资金资源向江北倾斜,努力在江北新区这块充满希望的热土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此次外出考察学习已告一段落,下一步关键在如何取其所长为我所用。我们将对照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逐项解刨麻雀、刨根问底、抽丝剥茧,真正把思路方法搞清楚、研究透,拿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招硬招,切实把考察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为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而不懈奋斗。

中共鸠江区委书记 方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