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系列报道“双招双引”篇】守正创新求突破 开拓进取谋跨越 全力争当“双招双引”优等生 ——赴吴中、秦淮、湾沚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区委副书记、区长 黄万勇)

发布时间:2021-07-12 09:02信息来源:鸠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作者:黄万勇 阅读次数: 字体:【    】

历经三天,驱行千里,鸠江党政代表团一行先后前往苏州市吴中区、南京市秦淮区和芜湖市湾沚区三地,踏上一场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的“取经”之旅。沿途一路观摩,一路学习,既探索了吴中风雅,又领略了秦淮古韵,更感受了湾沚温度。这既是一次开阔眼界、转变观念之行,也是一次学习经验、增长本领之行,更是一次感受压力、增强干劲之行,我们坚持在找准定位中激发活力,在思想碰撞中解放束缚,在取长补短中完善自身,读懂了先进地区的开放、融合和坚韧,领略了立足新时代发展的格局、眼界和思路,受益颇多、深受启发,尤其是先进地区在“双招双引”工作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亮点十足,值得借鉴。

一、对标先进找差距,拓宽发展新思维

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不论是吴中、秦淮还是湾沚,他们的发展理念创新开放,面对困难约束敢于主动求变,勇于打破常规,善于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身领略先进的风采,感悟发展的内涵。 读懂吴中的“融合”。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集聚企业超200家,规上工业企业125家,2020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4.9%。无论是从规模体量,还是从企业质量,吴中区的机器人产业已经把鸠江深耕多年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甩在了身后。不难看出,他们将“融合”的理念深深镌刻在吴中产业发展的旗帜上。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举,将人才工作“嵌入”项目招引过程中,不断深化产业链招商,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同时依托姑苏、东吴科技创新创业等领军人才计划不断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和科创项目,持续推动人才和项目相互成就,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读懂秦淮的“开放”。秦淮区作为南京老城核心区,是江苏省面积最小的县区,其产业平台白下高新区占地面积仅2.29公里,是江苏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开发建设空间极其有限。面对制约发展的土地瓶颈,他们深挖自身存量资源,大力发展“硅巷”经济,利用闲置低效用地进行产业导入,将新产业与老空间进行迭加,“不算小账、会算大帐”,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老城更新、旧城创新的发展路径。正是这种敢于用创新举措打通关键制约的开放融合和敢闯敢试的优异品质,才使得秦淮古韵再展新颜。 读懂湾沚的“坚韧”。湾沚区的通用航空产业实现了由单个企业到完备产业链的飞速发展,正是他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全产业链招商,从铸链、强链、补链、扩链各个环节锻长板、补短板,不断增强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从而实现了从单个企业到完备产业链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其通用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提升,湾沚用全神贯注的定力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书写了产业优质发展的“示范课本”。

二、凝心聚力补短板,开辟招引新路径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跳出鸠江看鸠江,我们在“双招双引”方面,不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产业链构建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如何把此次外出考察学习到的优秀做法经验,与自身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前进动力,这是我们今后需要下真功夫、花大力气“恶补”的一门主课。鸠江人要学会“精细”。这里的“精细”,指的就是产业布局的核心竞争力。鸠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大数据、电子商务、文旅四大主导产业,精准把握客观发展规律、辨识产业转移趋势、坚定招引重点方向,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持续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尤其是在项目招引上,适度保持一点“洁癖”,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和重点项目,努力把“双招双引”的水平和质量提升上来,而不是“拿到篮子里都是菜”,始终坚持用最高标尺来衡量,用最大干劲来促成,用最高质量来交卷,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鸠江人要学会“默契”。这里的“默契”,指的就是招引洽谈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在人才招引还是在项目招引的过程中,要与人才、客商对得上话、聊得下去,要始终保持与对方“同频共振”,能和高端人才和企业高管站在“同一高度”、保持“同一频道”。如何做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如何做到听得懂、说得出、聊得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产业发展前沿知识、时刻转变发展思维方式,对上级的政策导向、当前的产业形势、最新的发展动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实现志同道合、共谋发展。鸠江人要学会“贴心”。这里的“贴心”,指的就是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难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营商环境打造的越是优越,对企业服务的措施越是精准。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企业最关心的,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当地营商环境的打造,能否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否帮助企业提质增效。鸠江作为民营企业优质发展的代表,连续五年位居全省民营经济考核前列,但是走出去看过后,可以发现我们的营商环境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标准地+承诺制”模式需要进一步全面推广,“店小二”式服务需要进一步精准到位,“最多跑一次”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速等等。在人才招引上亦是如此,鸠江要以“服务最全、时限最短、一网通办”的标准,用心留人,以情暖人,解决人才来鸠面临的“房子”“孩子”“身子”“面子”“圈子”等现实问题,搭建好人才服务平台,做好各类人才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人才发挥作用最大化。

三、锚定方向抓落实,激活前进新动能

“双招双引”讲究的是项目为王,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强的优质项目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结合此次外出考察学习的先进做法和成熟经验,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地位,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牢牢抓好项目和人才这两个关键,不断集聚创新发展动能,力争实现“到2025年末,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250个,产业项目累计实现固投不少于1000亿元;到2025年末,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40个以上,总数达100个以上”目标,全力以赴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坚持产业链招商和人才招引不动摇。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顾问作用,不断提高专业招商能力。强化重大项目招引突破,瞄准一批符合产业定位、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产业链头部企业,力争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零的突破。认真落实市人才工作“紫云英”计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制定人才政策,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打破人才引进地域限制,着力打造鸠江人才高地。坚持自主培育和招大引强不动摇。在招引重大项目的同时,要全力服务好我们的本土企业。结合全区发展实际,敢于向自身要发展,向存量要空间,瞄准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装备制造、材料四大传统支柱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培育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和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推进不动摇。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讲究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结合用地指标和产业发展定位,引进优质企业,打造精品项目,不能饥不择食,来者不拒;处理好“大和小”关系,既要引进一批“顶天立地”的项目,也要引进一批“铺天盖地”有前景、科技含量高的中小项目;处理好“长与常”的关系,既要健全“双招双引”工作的考核长效机制,又要做好单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服务和全过程调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双招双引”这张含金量十足的考卷,鸠江将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和勇争第一的决心,做到老题新做、难题敢做、大题善做、有题必做,以更大力度更大决心更大气魄更高目标实施“双招双引”一号工程,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早日实现“八百里皖江第一区”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鸠江区委副书记、区长 黄万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