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系列报道“双招双引”篇】比学赶超,让双招双引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区投资促进中心 裴捷鸣)

发布时间:2021-07-08 12:34信息来源:区投资促进中心 作者:裴捷鸣 阅读次数: 字体:【    】
6月27日至29日,随鸠江区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吴中区、南京市秦淮区、芜湖市湾沚区学习考察,这次学习既是全面对标先进地区“找差距”,更是要找准目标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争先进”。短暂的学习,开拓了视野,带来了触动,更坚定了“比、学、赶、超”的发展决心与信心。
一、比出不足与差距,正视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思路存差距。思路决定出路,吴中区作为“太湖最美的地方”,高起点规划苏州太湖新城,先营造发展环境再植入产业内容,通过十年开发建设方才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转入产业招商,思路非常超前。而我们往往还停留在依靠政策去招商的传统思路,往往急于求成最终产生偏差。
二是发展定位存差距。先进地区经济发展好都离不开产业的高定位,坚持谋在先,对落地项目重在一个严,严格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进行选商选资。我区在项目招引中,仍旧存在是项目就落的想法,造成既与全区产业发展定位不一致又占用发展空间的问题。
三是发展理念存差距。三个区在发展理念上都非常注重产业链研究,吴中区通过二十多年培育,形成了科沃斯机器人、汇川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湾沚区更是形成了从航空发动机、飞机制造、航空物流的全产业链条。反观我区,虽然有机器人等战新产业,并形成一定集聚效应,但往往更注重企业数量,没有研究清楚产业发展链条,因此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和行业标杆。
二、学习经验与做法,找出成功的道路
一是敢于创新,敢想敢试敢为。吴中区充分发挥“基金招商”新做法,用小基金撬动大项目,从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秦淮硅巷不再单纯依靠政策招项目,创新方式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经营,对优质项目跟进投资。
二是因地制宜,形成产业特色。秦淮作为南京主城区,扬长避短,围绕自身商贸发达、楼宇集聚、科研院所丰富的实际,在挖掘潜力上做文章,整合创新资源,形成“一区多园”的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区和“秦淮硅巷+”模式,新增科创载体90万平方米,聚集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物联网等科创企业,成为具有影响力创新驱动发展高地。
三是保持定力,持之以恒发展。湾沚区多年来坚持研究航空产业发展,实现从无到有,从研发到制造的弯道超车。在乡村振兴领域,湾沚区同样持续发力,一镇一品,特色鲜明。
三、坚定决心与信心,让双招双引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是深入思考,善于运用经营理念谋划发展。要加快产业基金建设,逐步改变依靠政策招商传统模式。产业基金招商不仅可以带来项目信息,还可以帮助政府作出专业判断,解决大项目、新业态融资问题。要在10亿元区级母基金基础上,谋划好产业子基金,解决好基金投资活力不足问题。要积极发挥现有的三七互娱文创潜力基金和芜湖旷沄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激发和释放出更多市场效应,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创新载体拓展空间,逐步解决现有可用载体紧张局面。载体资源是承载招商项目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招商项目是否能落地。加快“未来小镇”等新载体建设,盘活、挖掘、新增可用载体,发挥辖区民营资产作用,推动招商引资成效实现“乘法式”的提升增长,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前来投资。
二是找准定位,正确处理存量和增量的关系。要因势利导,精准施策,找准鸠江区现有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在延链补链强链上做足功课,既做好存量又做大增量,保持培育现有企业和招引优质企业的定力。充分认识到链条比单体更加重要的道理,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四个主导产业,研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特点,查找存在的不足和缺项。聚焦产业配套补链,找准短板弱项,强化产业链横向、纵向协作配套,精准打通产业链堵点、联接断点。聚焦优质企业强链,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形成“引进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是真抓实干,注重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对在项目招引过程中,存在着项目研判周期较长、落地进程缓慢等“堵点”进行优化。在签约项目落地开工上下功夫,加大项目跟踪服务的恒心与定力,及时解决项目落地投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以商招商,充分发挥招商顾问作用,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投资服务是软环境,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生命线。增强服务企业意识,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机制,推进流程再造、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切实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加强跟踪服务的组织、协调和督办,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和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投产见效。
鸠江区投资促进中心 裴捷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