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亩均账” 论出“真英雄”

发布时间:2023-08-24 10:46信息来源:安徽经济网 作者:区经信局 阅读次数: 字体:【    】

    

    一边是用地紧张,好项目无法扩产、落地;一边是完成项目供地,却迟迟不见产出,成为地方产业招引的痛点。

  用地与效益矛盾,亟待破解之法。安徽的破解之法便是“亩均论英雄”改革。

  安徽是制造业大省,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蓄力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安徽部署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就是要抢抓发展机遇,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坚决摆脱“路径依赖”,全力破解资源制约、优化产业结构,切实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追赶超越新路子。

  不以规模比高下,而以亩产论英雄。“亩均论英雄”改革这根引导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通过正向激励加反向倒逼机制,跳出“唯GDP论”理念制约,全力破解资源制约、优化产业结构,成效初显。

  坚持以质量效益为标准的“亩均标尺”,正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可以说,在“亩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之下,“摊大饼”“大呼隆”必定无处藏身。那些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落后低效企业,过去凭着土地自然增值就能过好日子,如今会越来越“压力山大”。反之,“好马配好鞍”,那些研发投入大、技术创新强、运行效率高的优质企业,会根据评价结果得到最优待遇,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江淮大地,“亩均论英雄”已不是新鲜话题,正成为包括政府和企业在内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在正向激励加反向倒逼机制的引领下,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并在效益的提升中享受到一系列政策红利,从而更具竞争优势,迈向高质量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所处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亩均效益不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有的项目亩均效益不高,但在就业方面贡献大,就不能完全否认是好项目;还有些科创型、文化类、公共性项目,也不能简单套用“亩均”指标。

  随着“亩均论英雄”改革深入推进,还需在深化评价结果运用上多下功夫、下实功夫,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精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具体分析,一企一策,因企施策,才能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评价体系更科学更完善,走出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的新路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