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江区四褐山街道四山社区:青春“归巢”,实习点亮家乡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2-14 15:11信息来源:鸠江区四褐山街道 阅读次数: 字体:【    】

为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社区发展,四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大学生返家乡参与实习。此次实习活动,大学生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为家乡建设注入了青春活力,赢得了工作人员和居民群众的一致认可。

(图为大学生为居民演示团队活动)

扎根基层,践行使命担当。在实习期间,4名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踊跃参与社区各项事务。进行居住情况核实时,他们细致入微,挨家挨户走访,认真记录每一户信息,为社区人口数据的精准性提供了保障,有力推动了社区精细化管理。在流动儿童摸排工作中,他们不辞辛劳,深入社区各个角落,仔细询问情况,让每一个流动儿童都被关注,为后续关爱与保护工作筑牢基础。在养老认证工作里,大学生们耐心为老人讲解认证流程,手把手协助完成操作,贴心服务让老人倍感温暖。面对困境儿童,他们主动陪伴玩耍、辅导功课,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空。节日活动中,他们充分发挥创意,精心策划组织,让社区居民在欢乐氛围中拉近了彼此距离。同时,他们深度参与鸠江区第五届微公益创投项目,从前期策划到具体实施,全程用心付出,为社区公益事业增添了新动力。

(图为大学生志愿者入户宣传地下室安全)

团队协作,共克艰难险阻。实习期间,大学生们遭遇了不少棘手难题,却凭借团队协作的力量,将它们逐一化解。在信息核实工作中,小曹和小赵发现两家登记的居住地址完全相同,仔细筛查后确定是重复数据。小李立刻拨通电话,礼貌询问:“您好,我是社区实习大学生,正在做居住信息统计,发现您登记的住址和另一家重复,想跟您确认下您现在还住这儿吗?”经过耐心沟通,得知其中一户年后搬离。但电话核实工作困难重重,有的居民不耐烦甚至直接挂断电话。大家相互鼓励,秉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完成了信息核对。活动组织初期,因分工不明,现场秩序一度混乱。小刘着急地说:“这样下去可不行,大家得赶紧分工!”于是,众人迅速依据各自特长进行分工。从节日欢庆团圆饭活动的场地布置、团队游戏的策划,到养老服务站活动的老人接待、健康知识讲解,再到鸠江区第五届微公益创投项目小组服务活动的策划执行,大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各项活动最终都顺利举办。面对信息重复录入、居民沟通障碍等问题,大学生们共同建立了“双人复核-电话确认-系统标注”标准化流程,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8%;通过“岗位认领+AB岗互补”机制,在微公益创投项目执行中实现服务效能提升40%。在一次次磨合中,大学生们的沟通、应变和组织能力大幅提升,为未来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为大学生齐聚一堂为家乡发展献言献策)

专业赋能,共绘家乡蓝图。大学生们立足自身专业知识,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来自淮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2级产品设计专业的刘雨婷同学着眼老旧小区改造,提出融入现代设计理念的方案,打造特色文化墙、优化公共空间,让老旧小区重焕生机。来自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2级光电信息专业的李炜贤同学关注辖区产业升级,建议引入智能照明、智慧安防等光电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为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生物科学和生物制药专业学生们着眼长江生态,建议通过专业手段评估、修复水质,保护长江生态。同时,深挖“褐山烽火”“双杏迎江”等“褐山四绝”资源,以生物科学优化景观,结合生物制药开发养生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线路,将大健康与旅游产业融合,促进街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径。他们的建议为四褐山街道“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带”转变提供新思路,得到社区和街道高度重视。

(图为大学生入户探访困境儿童)

此次大学生返家乡实习活动,是青春与基层的深度交融,是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学生们在基层锻炼中成长,在团队协作中进步,在为家乡献言献策中实现价值。未来,四山社区团支部将持续完善社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社区自治氛围,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返乡,携手共创四褐山街道美好未来。(通讯员:陈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