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湿地音乐节花落鸠江区—— 生态美景中绽放“文化之花”

发布时间:2019-06-25 18:19信息来源:芜湖日报 作者:芜湖日报 阅读次数: 字体:【    】

初夏傍晚,漫步在鸠江区大阳垾湿地公园,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花木错落有致,小木桥下流水潺潺,水塘边大片芦苇随风舞动,让人仿佛一脚踏进了桃花源。本月底,芜湖首届湿地音乐节活动将在这里惊艳亮相,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音乐和湿地的激情碰撞。

  首届湿地音乐节缘何花落鸠江区?眼前的这片生态美景就是最好的答案:近年来,鸠江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厚植生态优势,加速绿色崛起,一个更绿更美的城区跃然眼前,成为吸引各类与生态相关的大型活动的“绿色磁石”。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非法码头林立、非法采砂泛滥……这是长江四褐山段曾面临的严峻现实。对此,四褐山街道居民卢工强深有体会,“过去这里厂多、码头多,味道特别难闻,风一吹臭味能飘到对面的曹姑洲上。”从2017年开始,长江四褐山段经历了一场美丽蜕变:三座非法码头及江畔3000平方米建筑物悉数拆除,岸线复绿工作紧跟其后展开,初步呈现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绿化布局。

  在江对岸的二坝镇,长江沿线50米范围内的原船厂混凝土船台已全部破除,覆土后全部进行生态复绿。鸠江区住建局局长杨艳介绍,在长江沿线生态复绿补绿增绿项目上,该区2018年秋冬造林及2019年春季造林总复绿造林面积约3888.3亩,投入资金1500万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同时,全区2019年“大绿化”建设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今年预计投入2538万元,新增绿化面积31.95万平方米。据其介绍,此前该区已连续4年在全市“大绿化”建设考核中名列前茅。

  鸠江区境内水系众多,保护水生态责任重大。从2016年开始,鸠江区投入1.78亿元,对辖区35条(含2条市级关联水系和8条区级关联水系)黑臭水体实施整治,总治理长度92.9公里,治理水域面积202.6万平方米。桃花沟、九条西沟、上下新塘、水岸星城排水渠、黑鱼西沟等一批原先的黑臭水体如今变身景观长廊,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点赞。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鸠江区一方面重拳出击,做实做细散乱污企业治理、企业清洁能源改造、秸秆禁烧等工作,一方面加快推动大气尾站点建设,空气质量不断提升。今年前五月,该区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

  抬头蔚蓝天,低头干净地,长江两岸绿意葱翠,“城市绿肺”沁人心脾——一幅“推窗见绿、出门即景”的生态画卷正在鸠江区舒展开来,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为之心醉。

  文化春雨润物无声

  举办此次湿地音乐节,也是鸠江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缩影。近年来,该区通过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系列举措,厚植文化土壤,发掘文化特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没想到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梦想,到老了在街道文化站变成了现实。”59岁的鸠江区湾里街道石城湖小区居民刘翠花,是街道文化站的忠实“粉丝”。从企业退休后,她得知湾里街道文化站免费提供文化艺术培训,于是报了古筝和钢琴两门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她已经可以熟练弹奏多首曲子,并走上舞台参加了街道举办的文艺演出。如今,随着晚年文化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刘翠花也变得更加自信、快乐。

  近年来,鸠江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夯实群众文化阵地。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和9个镇街文化站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并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将党的关怀、惠民政策以及民生成就、典型人物和故事等通过鲜活形式输送到基层一线,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如区图书馆持续开展“初心读书会”活动,每个镇街文化站均提供免费的文化艺术课程,并每周举办一期道德讲堂等。与此同时,落实江北56个行政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开展了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

  在为群众打造文化新“乐土”的过程当中,鸠江区从实际出发,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在今年元宵佳节,大阳垾湿地公园成为一片沸腾着的欢乐海洋:一年一度的官陡门庙会如期上演,数万名群众纷至沓来,大家逛集市、看民俗表演,在节日里尽情享受着丰盛的民俗文化盛宴。从明清时期延续至今,再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官陡门庙会年年备受群众欢迎,已成为鸠江区一张别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文化阵地遍地开花,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生活红红火火——在鸠江区打造的文化“乐土”上,基层文化的种子在群众心里生根发芽,为鸠江区未来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来源:芜湖日报作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