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彰显徽风皖韵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区域文化旅游中心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鸠江文旅体局草拟了《关于大力弘扬鸠江区龙舟文化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在2024年3月1日前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提出修改意见。
征集方式:提出意见可通过鸠江区人民政府网站“调查征集”相应主题“我要留言”中留言。
联系人:宫瑞珺。
联系电话:0553-5864879。
为进一步增强我区政策文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政府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鸠江区文旅体局通过鸠江区政府网站、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关于大力弘扬鸠江区龙舟文化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文稿,于2024年2月1日至3月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社会公众的意见反馈。
关于大力弘扬鸠江区龙舟文化的实施意见
(送审稿)
龙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鸠江区龙舟文化可追溯至战国时代,划龙舟民俗活动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群众基础好。为保护传承龙舟文化,推动我区龙舟运动发展,将龙舟文化培育成特色地域文化品牌和重要的体育文化IP,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打造“欢乐芜湖核心区”为总体要求,以鸠江区龙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通过文体旅融合,推进鸠江区龙舟活动品牌化、赛事化、休闲化、常态化,进一步提高芜湖龙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鸠江区文旅融合对外展示的一张金名片,推动区龙舟运动文化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龙舟文化新地标*”和“芜湖裕溪河龙舟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发展目标,打造长三角地区知名的龙舟赛事、龙舟文化传播地。
到2027年,鸠江区龙舟运动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1+1+N”龙舟文化空间布局基本形成。1条沿着裕溪河传统民间龙舟活动行程的龙舟文化生态保护廊道、1个鸠江区龙舟运动文化公园和N个龙舟乡村休闲基地。
二是龙舟运动发展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1个国家级龙舟标准赛场和4个群众性龙舟活动训练基地,实现鸠江区中小型龙舟赛场全覆盖,龙舟民俗和赛事活动全面普及、全民参与。
三是龙舟文旅特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具有鸠江特色的龙舟文旅融合体系,培育1个全国知名的鸠江区龙舟文化IP和多层次的鸠江龙舟品牌赛事,丰富龙舟相关的文旅产品供给,让龙舟成为鸠江文旅的代表品牌之一。
三、主要任务
1.持续挖掘龙舟文化资源。对鸠江区龙舟文化传统民俗(入水仪式、祈福活动、举办时间、晒族谱等)、龙舟制作技艺、龙舟调子、龙舟宴、龙舟舞蹈等进行搜集整理,形成鸠江龙舟文化汇编;对全区的龙舟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龙舟队伍资源名录;整合现有龙舟相关非遗项目及民俗,积极申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进鸠江区裕溪河沿线龙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2.突出龙舟文化专题成果应用。与高校合作开展鸠江龙舟文化专项课题研究,形成鸠江龙舟文化专题研究报告;与广告传媒企业合作,制作鸠江区龙舟文化专题片;与动漫企业合作,制作2-3部鸠江区龙舟宣传动画,通过线上、线下视频扩大宣传,增强龙舟非遗的传承活力。编制2-3本芜湖龙舟文化兴趣读本,拟在区中小学进行推广。设计鸠江龙舟文化LOGO和宣传标语,在龙舟产品中加大推广使用力度,提高鸠江龙舟文化的辨识度。
3.建设1个龙舟运动文化公园。结合鸠江区大龙湾龙舟运动中心建设1个龙舟运动文化公园,以龙舟、体育为要素,打造集运动休闲、文化传播、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龙舟运动文化公园,营造良好的龙舟文化传承氛围,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4.积极争取承办国内顶级龙舟赛事。争取每年举办1-2场国际国内龙舟的顶级赛事,提高鸠江龙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5.承接多层次的龙舟赛事。积极争取承办“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长三角龙舟邀请赛”“安徽省龙舟公开赛”“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芜湖龙舟赛”等重点龙舟赛事活动,传统龙舟赛与竞技龙舟赛协同,丰富龙舟赛事类型,形成常态化的龙舟赛事活动,提高区龙舟赛事的曝光度。
6.培育1个具有鸠江特色的“鸠江龙舟”赛事品牌。通过龙舟品牌赛事,进一步推动鸠江水上运动项目的发展,探索“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业态。
7.提升传统龙舟文化传承基地。尊重鸠江区传统龙舟文化活动特点,结合裕溪河沿线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新规划裕溪河沿线龙舟活动空间,增设龙舟仪式台、龙舟码头、岸上观赛区、直播拍摄区以及安全救生设施等基础设施。
8.打造1个高标准龙舟运动实训基地。对标国际级龙舟赛场地标准,在大龙湾运动文化公园建设1个国际标准的龙舟运动中心,配备1000米国际龙舟赛事标准场地,吸引国内龙舟运动员和龙舟俱乐部来此交流训练,打造国内专业的、高水平的龙舟运动竞赛场地。
9.建设4个群众性龙舟活动体验基地。支持沈巷镇、二坝镇、汤沟镇、官陡街道等各镇(街道)用好丰富的河、塘水域资源,在民间龙舟运动重点区域,布局1个以上适宜群众性龙舟活动基地,配备主席台、码头、赛道、救生设施、功能房等基本设施,夯实基层龙舟训练基地建设。同时,将乡村龙舟文化体验基地建设与和美乡村建设相融合,以龙舟文化微景观打造为切入口,打造龙舟文化特色和美乡村,推动龙舟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助力绘就鸠江区和美乡村新画卷。
10.推广龙舟全民运动。提倡龙舟赛事健身化,不断推动龙舟“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公园、进景区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龙舟竞赛活动。实施“龙舟进校园”行动,将龙舟列为区特色体育文化课程,积极在学校间开展青少年龙舟比赛和龙舟文化作品交流(书法、手工、绘画、诗歌等),深化“体教融合”, 激发青少年对龙舟文化的体验、传承。实施“龙舟进社区”行动,开展社区(街道)龙舟争霸赛活动,丰富社区工作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团结力和凝聚力。实施“龙舟进企业”行动,定期举办企业龙舟联谊赛,弘扬“同舟共济,奋进争先”精神,丰富企业文体活动、创新企业服务形式。实施“龙舟进公园”行动,挖掘鸠江龙舟文化,建设鸠江龙舟运动文化公园的同时,在雕塑公园、大阳垾湿地公园等公园水域建立小型龙舟划船体验项目,打造全民龙舟文化体验地。实施“龙舟进景区”行动,依托方特、鸠兹古镇等景区的水域空间,打造主题化、体验式的龙舟文化空间,赋予景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11.创新龙舟赛事文化。积极举办鸠江龙舟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除传统龙舟赛事,加强龙舟研学、龙舟夏令营、“家庭亲子龙舟赛”“龙舟操”、旱地龙舟等龙舟文化创新,提高龙舟运动的群众可参与性、获得感。
12.健全“1+N”龙舟组织架构体系。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社会力量,健全龙舟组织,强化鸠江区龙舟运动协会组织与协调职能,以区龙舟运动的重点镇(街道)为依托,成立若干专业高水平龙舟俱乐部,形成“1个区龙舟协会+N个专业龙舟俱乐部”的组织架构模式,提升协会管理治理水平。
13.提升竞技综合实力。推动传统龙舟与现代竞技龙舟协同发展,培育龙舟运动走向社会、专业化道路,培育1-2个高水平竞技龙舟俱乐部;加强对运动员、基层裁判员、教练员的业务培训,加强考核,强化龙舟运动的规范化制度,推动鸠江区龙舟运动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全区龙舟竞技水平。
14.搭建龙舟人才培养平台。区龙舟协会牵头组建区男子龙舟队和女子龙舟队,积极开展地区间龙舟运动交流与合作;注重青少年龙舟人才队伍培养,搭建学校、俱乐部共培人才梯队平台;探索与区中小学体育强校合作开展特色龙舟课程,建立鸠江区青少年龙舟特色运动队;强化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皖江学院(芜湖学院)等高校合作,畅通专业退役运动员、高校特长生等龙舟队伍选拔渠道,为鸠江区龙舟运动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15.“龙舟+文旅”。依托鸠江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发展优势,通过“文化+旅游+赛事”的方式带动龙舟旅游发展。依托鸠江区龙舟运动文公园,积极举办龙舟赛事,以龙舟运动为主线,配套开展龙舟研学、龙舟制作、龙舟培训、龙舟主题餐饮、龙舟文创、龙舟和美乡村游等一系列龙舟文旅体验;同时,将龙舟文化与鸠兹古镇、大白鲸海洋公园、芜湖方特旅游度假区、白茆生态旅游等各类文旅项目串联,紧密互动,打造龙舟游特色线路,形成“文、体、商、旅、农”等联动发展的消费新场景,强化鸠江文旅体验。
16.“龙舟+文创”。推动“龙舟+”“+龙舟”的业态融合与创新。按照“+龙舟”,促进龙舟运动与区动漫产业、数字科技产业的融合,开发系列鸠江龙舟文化IP产品,依托现有的龙舟制作工厂建设1个龙舟文化创意产业园。按照“龙舟+” 系列周边产品开发,将芜湖铁画、面人、雕塑、章氏传统女红等非遗文化与龙舟形象相结合,开发龙舟系列周边文创产品。
17.“龙舟+制造”。引导现有的包括何氏龙舟、钱氏龙舟等在内的8家龙舟制造企业或龙舟制作匠人开展传统龙舟、竞技龙舟、休闲龙舟、龙舟训练设备和周边产品的龙舟器材产品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拓龙舟培训、龙舟赛事服务等,逐步构建完善的龙舟产业链条。
18.规范龙舟赛事活动监管。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龙舟赛事活动属地管理、审批(备案)管理、分级备案制度。针对区民间龙舟活动的,严格按照《鸠江区民间划龙舟活动服务和管理保障工作方案》规范执行落实。全面落实龙舟活动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有关负责人分片包干的工作责任制。街道、镇制定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
19.完善风险评估管控机制。区龙舟活动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各街道,提前规划龙舟活动水域,划分准许划龙舟的路线、水域和禁划区域,强化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作出安排部署。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和《安徽省体育赛事管理实施办法》,规范龙舟赛事活动,建立领导小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安全方案等。江北民间群众自发划龙舟传统时间集中在5个时间点:农历五月十三、农历五月二十、农历五月二十五、农历六月初六、农历六月十三。重点时期划龙舟保障工作,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做好保障;平时划龙舟活动由各镇牵头协调,区直相关单位配合。推动区建立文旅体、交管、公安、卫健、水务、应急等多部门协同工作领导机制,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健全赛事安全层级审查机制。
20.强化安全监管。在龙舟赛现场设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和数据中心,利用AI视频监控设备、5G执法仪、无人机等建设立体全覆盖的监控网络;在龙舟活动密集水域建立监督卡点,加大巡逻力度,及时处置安全突发事件。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全程对龙舟赛进行空中广播、实时监控、综合巡查等,守护赛事安全。
21.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以安全、文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以明令禁止事项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强化龙舟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引导文明开展龙舟活动。
22.深化宣传合作。因地制宜开展多样的赛事宣传工作,围绕龙舟文化和龙舟赛建立宣传机制,以龙舟赛等品牌赛事为宣传热点,引导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自媒体等各级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普及龙舟运动知识,丰富宣传素材,为鸠江龙舟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23.突出主题宣传。突出品牌赛事宣传热点,力争1-2项大型赛事上央视或省电视台直播等,地方性赛事新闻不断,提升鸠江区龙舟在媒体的“关注度”;结合抖音、微信等短视频媒体策划“打卡点”“观赛点”“最佳摄影点”等主题活动,丰富赛事内涵,提升影响力和辐射面。
四、实施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成立鸠江区划龙舟管理协调小组,全面负责全区划龙舟活动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工作。区文旅部门要积极扶持龙舟运动发展,发挥区龙舟协会的带头作用,团结各龙舟俱乐部、各运动协会等社会力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
龙舟赛活动期间,区各级部门统筹协调,提前部署,保障赛事活动的顺利进行。文旅等部门合理规划比赛及观赛等区域,做好对活动的管理、指导和水上安全教育;消防部门对赛事场地周边的重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公安部门负责活动现场秩序安全维护,做好群众集聚点人员疏散工作,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卫生健康部门要指导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宣传部门要提前对赛事直播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观众及时收看到比赛盛况等;水利、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部门合作认真做好比赛场地布置、竞赛组织、接待服务、安保医疗等各项筹备工作,共同推进龙舟运动的开展。
1.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区级每年安排龙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龙舟俱乐部或龙舟协会的发展,并给予在国家级以上龙舟赛中获得前三名的队伍进行奖励,除大会奖励外分别按照大会奖励标准的2倍、1倍、0.5倍奖补。对在鸠江水域申请举办专业性龙舟赛事活动的单位,可依规申请专项资金补助。
2.拓展社会资金渠道。鼓励社会资本、企业资本积极参与龙舟运动的发展,形成以企业赞助为主、政府产业扶持为辅的方式。采用企业投资冠名、体彩冠名等方式举办龙舟赛,实现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附件:鸠江区大力弘扬龙舟文化重点任务分解表
附件:
鸠江区大力弘扬龙舟文化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主要任务 |
具体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完成时限 |
|
1 |
(一)加大文化挖掘,繁荣鸠江龙舟传统文化 |
龙舟文化汇编 |
对鸠江区龙舟文化传统民俗(入水仪式、祈福活动、祈福活动、举办时间、晒族谱等)、龙舟制作技艺、龙舟调子、龙舟宴、龙舟舞蹈等进行搜集,形成鸠江龙舟文化汇编。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区龙舟协会 |
2024年3月 |
2 |
龙舟资源名录 |
对全区的龙舟数量、龙舟手艺人等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龙舟资源名录。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 |
2024年3月 |
|
3 |
龙舟非遗保护申报 |
积极争取鸠江龙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实现龙舟文化的更好保护。 |
区文旅体局 |
|
2024年 |
|
4 |
龙舟文化研究 |
与高校合作开展芜湖市龙舟、鸠江区龙舟文化发展专项课题研究,形成鸠江龙舟文化专题研究报告。 |
区文旅体局 |
|
2024年3月 |
|
5 |
龙舟宣传 |
设计鸠江龙舟文化LOGO和宣传标语,制作鸠江区龙舟文化专题片1部,制作鸠江区龙舟宣传动画2-3部。 |
区文旅体局 |
|
2025年 |
|
|
编制2-3本芜湖龙舟文化兴趣读本,拟在区中小学进行推广。 |
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 |
|
2024年 |
||
6 |
龙舟文化主题公园 |
以龙舟为元素,在大龙湾运动文化公园建设以龙舟为特色的体育文化民俗公园,打造成鸠江区特色体育公园。 |
区文旅体局 |
区文投公司 |
2025年 |
|
7 |
品牌赛事 |
承办国内顶级龙舟赛事 |
争取每年举办1-2场国际国内龙舟的顶级赛事。 |
区文旅体局 |
|
持续推进 |
8 |
布局常态化、多层次龙舟赛事 |
积极争取承办“中国大学生龙舟锦标赛”“长三角龙舟邀请赛”“安徽省龙舟公开赛”、“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芜湖龙舟赛”等重点龙舟赛事活动。 |
区文旅体局 |
|
持续推进 |
|
9 |
培育赛事品牌 |
培育1个具有鸠江特色的“鸠江龙舟”赛事品牌。 |
区文旅体局 |
|
2024年 |
|
10 |
基础设施 |
提升传统龙舟文化传承基地 |
尊重鸠江区传统龙舟文化活动特点,结合裕溪河沿线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重新规划裕溪河沿线龙舟活动空间,增设龙舟仪式台、龙舟码头、岸上观赛区、直播拍摄区以及安全救生设施等基础设施。 |
区文旅体局 |
区水务局 |
2024年 |
11 |
建设1个高标准的龙舟运动实训基地 |
对标国际级龙舟赛标场地准,在大龙湾运动文化公园建设1个国际标准的龙舟运动中心,配备1000米国际龙舟赛事标准场地。 |
区文旅体局、区水务局 |
|
2025年 |
|
12 |
建设4个群众性龙舟活动体验基地。 |
支持沈巷镇、二坝镇、汤沟镇、官陡街道等各镇(街道)用好丰富的河、塘水域资源,在民间龙舟运动重点区域,布局1个以上适宜群众性龙舟活动基地。 |
区文旅体局 |
沈巷镇、二坝镇、汤沟镇、官陡街道 |
2025年 |
|
13 |
人才培养 |
推进龙舟“五进” |
提倡龙舟赛事健身化,不断推动龙舟“五进”——龙舟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公园、进景区等活动,夯实群众基础,普及龙舟运动知识。 |
区文旅体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 |
各镇街、开发区 |
持续推进 |
14 |
创新龙舟赛事文化 |
积极举办鸠江龙舟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开展传统龙舟赛事,龙舟研学、龙舟夏令营、“家庭亲子龙舟赛”、“龙舟操”、旱地龙舟等龙舟文化创新。 |
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15 |
健全龙舟组织架构体系 |
形成“1个区龙舟协会+N个镇街专业龙舟俱乐部”的组织架构模式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2024年 |
|
16 |
提升竞技综合实力 |
培育1-2个高水平竞技龙舟俱乐部,加强对运动员、基层裁判员、教练员的业务培训。 |
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 |
|
2025年 |
|
17 |
搭建龙舟人才培养平台 |
组建区龙舟运动男子龙舟队和女子龙舟队。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2024年 |
|
18 |
搭建学校、俱乐部共培龙舟人才梯队平台,探索与区中小学体育强校合作开展特色龙舟课程,成立鸠江区青少年龙舟特色运动协会。 |
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 |
|
持续推进 |
||
19 |
强化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皖江学院(芜湖学院)等高校合作,畅通专业退役运动员、高校特长生等龙舟队伍选拔渠道,为鸠江区龙舟运动发展提供后备人才。 |
区文旅体局、区教育局 |
|
持续推进 |
||
20 |
文旅融合 |
“龙舟+文旅” |
1、以龙舟运动为主线,配套开展龙舟研学、龙舟生态乡村游、龙舟制作、龙舟培训、龙舟宴主题餐饮、龙舟文创等一系列龙舟文旅体验; 2、鸠江区文旅项目联动发展,将龙舟旅游与鸠兹古镇、方特等田园、文旅类项目串联,打造龙舟游特色游线。 |
区文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
持续推进 |
21 |
“龙舟+文创” |
1、按照“+龙舟”,与区动漫产业、数字科技产业融合,开发系列鸠江龙舟文化IP产品,依托现有的龙舟制作工厂建设1个龙舟文化创意产业园。 2、按照“龙舟+” ,与芜湖铁画、面人、雕塑、章氏传统女红等非遗技术结合,开发龙舟系列周边文创产品。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22 |
“龙舟+制造” |
引导龙舟制作匠人或企业加强对龙舟器材产品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拓龙舟培训、龙舟赛事服务等,逐步构建完善的龙舟产业链条。 |
区文旅体局、区商务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23 |
标准规范 |
规范龙舟赛事活动监管 |
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原则,严格落实龙舟赛事活动属地管理、审批(备案)管理、分级备案制度。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24 |
完善风险评估管控机制 |
区龙舟活动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各街道,提前规划龙舟活动水域,划分准许划龙舟的路线、水域和禁划区域,强化底线思维、做好风险防控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作出安排部署。 |
区文旅体局 |
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25 |
强化安全监管 |
设立临时现场指挥部,建立全覆盖的监控设施,应对突发情况;加大赛场应急管理等。 |
区文旅体局 |
区应急管理局、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26 |
加强宣传教育 |
针对民间划龙舟,深入开展安全、文明的宣传教育,引导文明开展龙舟活动。 |
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
27 |
媒体宣传 |
深化宣传合作 |
围绕龙舟文化和龙舟赛建立宣传机制,以龙舟赛等品牌赛事为宣传热点,引导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自媒体等各级新闻媒体开展宣传,为鸠江龙舟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
28 |
龙舟主题活动宣传 |
力争1-2项大型龙舟品牌赛事赛事上央视或省电视台直播等,地方性赛事新闻不断;结合抖音、微信等短视频媒体策划“打卡点”“观赛点”“最佳摄影点”等主题活动,提升区龙舟运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
区委宣传部、区文旅体局 |
各镇街 |
持续推进 |